文化

非遗 | 岁时节日与仪式音乐——以京畿乡村元宵节为例

2024年02月23日 18:13:47 文旅中国饶曦

岁时节日是老百姓依照天时、物候的周期性变化约定俗成、具有一定文化风俗的特定日期。一些节日可以将身处异乡、在外打拼的游子聚集一堂,共同度过一段特殊时光。元宵节是一年当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被京畿乡土社会视为新旧年节的分界点。每逢元宵的最后一天经常能听到村民们说这样一句话:“这个年就算过去了。”以此表达假期的告一段落,并开启新一年的憧憬与规划。

元宵节年味仍浓,按照传统风俗,京畿乡村的正月十五不仅要闹花灯、逛庙会、看社火,还要参与由“音乐会”(以小管子、笙、云锣、笛等乐器组成的民间乐社)组织的一系列仪式活动。可以说,音乐会是元宵节的重要元素,它营造的声响遍布整个村落,映衬得乡村热热闹闹、喜庆洋洋,使每个参与其间的百姓体会节日氛围,感受族群温暖。

音乐会虽名为“音乐”,却不限于演奏音乐,因而它绝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乐队。它执行着与乡村仪式有关的各类杂事,并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每年的正月十一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是京畿乡村音乐会重要的迎福攘灾活动时间。首先,正月十一下午,全体音乐会乐师或到特定的“官房子”(专供音乐会使用的房舍,内置神坛),或到村庙(音乐会的主要活动场所)清理乐器、打扫卫生,为接续几天的活动做足准备。其次,正月十二一早,会头召集会员将神像、水陆图、锦旗与碑文张贴四壁,既昭告乡亲一年的收支情况与捐款信息,也作为教育的便捷途径——图像叙事,表述做人的道理。再次,正月十三早上九点举行“发书”仪式,以节期的头天一早和最后一晚执行,一般在村庙主殿进行,它是“请神”和“送神”的中心点。在此过程中,乐师吹奏《金字经》《小沙落》等曲牌伴奏。随后的正月十四、十五和十六,每日早上与晚上均需游村踩街,其余时间坐坛演奏。

音乐会的乐队编制有文场和武场之分,文场演奏旋律乐曲,武场操持打击乐曲牌。演奏形式分为行乐和坐坛,行乐用于游村踩街,最前者举乐社旗幡,其余乐师呈两列纵队,手持乐器边走边奏;坐坛则围长案而坐,既可演奏文场,也可演奏武场。

在元宵节前后热闹的氛围中,京畿乡村的村民们通过各种活动将年味传播开去。正月十五是元宵节的正日子,也是最热闹、最紧凑的一天。村民们不仅要吃素饺子、领盐豆、看拜会,参与“截灯”等各类仪式活动,还要“走百病”、放灯花。

首先是吃素饺子。不同于吃元宵的传统习俗,煮上一锅热气腾腾的素饺子是部分京畿乡村的特有风俗。饺子馅料不能带荤,以五种素菜为主(白菜、粉丝、冻豆腐、煎豆腐和菜花)。一来表达斋戒敬畏,二来寓意清清白白,是对自身品德的追求。

其次是领盐豆。当天一早,村民们在自家吃好饺子后,便拿着纸杯或塑料袋,领取盐豆。盐豆是用村民捐赠的黄豆,浸以盐水泡发而成。从张贴的功德榜可见,不少村民以捐豆代替捐款。据说吃了盐豆的孩子不长蛀牙,吃了盐豆的老人不会牙疼。所以,家家户户都必领盐豆,不只图味美,也图吉利。

紧接着来到了上午气氛最为火爆的环节——拜会,它是乐社间比拼技艺的炫技场。如同古代宫廷乐师康昆仑和长安僧人段善本的故事,两人演奏的曲牌相同,但段善本以移调手法将康昆仑演奏的乐曲翻至新调而更胜一筹。同样,乡村乐师也以演奏相同曲牌调门的多寡来判断技艺水平的高下。但无论如何,元宵节的热闹气氛不容打破,拜会者与接会者为的是繁荣乡村景象,因而你来我往,和气竞技,有时双方还会加入对方队伍共同助兴。

再次是“截灯”,以正月十五晚上为最,在游村踩街过程中,村民以烟火、鞭炮摆放道路中央,拦下音乐会的去路,寓意主家来年风调雨顺。此时,音乐会不再吹奏,待烟火、爆竹燃尽后,继续上路。参与“截灯”的村民需提前通知音乐会,乐社才能规划行进路线。基本上每行进五分钟就遇一次“截灯”,时长根据户主准备的烟火数量决定,也暗示了户主的经济实力。

然后是“走百病”,又称“散百病、游百病、除百病”,形式如同游村踩街,仅正月十六晚上被称作“走百病”。据说当晚跟着音乐会绕村一圈,百病全无。因此,这一晚是音乐会人数最齐,也是走街村民最多的一夜。村民们会与久未谋面的发小、远嫁异乡的亲朋、外出工作的游子,共同聆听熟悉的乡音,诉说彼此的心情。

最后是放灯花。据晚清《燕京岁时记》记载:“十三日至十六日,由堂奥以至大门,燃灯而照之,谓之散灯花,又谓之散小人。亦辟除不祥意也。”京畿乡村延续放灯花的习俗,以求好运降临,五谷丰登。

此外,坐坛演奏的打击乐套曲是京畿乡村非常具有年味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种在城市被列为噪音的声源,却在乡村被当作必不可少的声音。乐师将重达八至十二斤左右的铙钹,以红布缠于手掌,双手挥舞,上下翻腾,左右开弓。套曲长达二十分钟,也就意味着演奏者要一鼓作气地演奏二十分钟,振聋发聩的声响要持续二十分钟。京畿乡村不单有如此长大的打击乐套曲,有专门演奏的场合,甚至还有专门为演奏此类乐曲而建立的班社——吵子会。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刘欣蕊

音乐会习俗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