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张兴海:从国家层面推动解决车规级芯片供应短缺

2022年03月09日 17:49:27 中国汽车报网赵建国

芯片已经成为汽车“新四化”的重要支撑,汽车“缺芯”,不仅是近一年多来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严峻现实,也成为2022年全国两会上众所瞩目的热点议题。“建议以国家力量推动解决车规级芯片供应紧张问题。”近日,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小康股份创始人张兴海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

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球汽车行业受“缺芯”影响产量减少约1000万辆,其中中国约减产200万辆。而且,自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叠加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经济逆全球化趋势等因素,当前全球范围内芯片短缺正成为制约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对于国内汽车行业而言,车规级芯片短缺主要有几个原因。”张兴海分析,一是疫情期间芯片企业对于需求的错判,致使备货量和产能调配严重不足;二是汽车芯片因生产周期长、8英寸晶圆等原材料持续紧缺造成整体产能不足,同时因为汽车芯片项目投资收益低,芯片厂商对于汽车芯片的生产线扩产意愿相对较弱,此外汽车芯片专用制造设备因利润率低、供应周期长也存在持续短缺;三是全球疫情以及突发的自然灾害,包括美国得州暴雪,以及日本地震、火灾等因素影响,造成汽车芯片供应链被迫减产或阶段性停产,持续恶化了全球芯片的供应能力;四是在全球疫情影响下,智能移动终端、网联设备等消费电子设备需求暴涨,挤占了部分汽车芯片产能份额;五是汽车芯片主要制造链在国外,国内没有完整的生产、封装、测试产业链条,导致中国汽车芯片产能控制和调节能力较差。

目前,随着汽车产业变革的步伐,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底层技术不断成熟,正驱动汽车等制造业细分领域电动化、智能化变革加速。数据显示,未来5年,汽车芯片复合增长率约10%,增速位居第一,2025年全球芯片行业市场规模将达63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9802亿元)。

“芯片被誉为现代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正作为汽车行业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且需求正持续稳步增长。”张兴海表示,从垂直细分领域来看,全球消费电子、汽车等领域正迎来巨变转型,持续提升对芯片的需求量,其中新能源汽车正成为拉动芯片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提升自主创新的“重芯”

统计数据表明,当前我国汽车芯片对外依存度超过95%。“提高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实现进口替代迫在眉睫。这也已经成为国家产业重要战略方向,加快实现车规级芯片自主可控时不我待。”张兴海提出,但芯片产业短期内无法一蹴而就,而且汽车芯片“断供”问题单纯利用市场手段难以有效调节,需要更多发挥我国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优势,以国家的力量推动国产芯片产业崛起。

事实上,国家层面至今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建设包括车规级芯片、智能操作系统和智能计算平台等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也明确,将着力推动突破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和产品,作为实施新能源汽车基础技术提升工程的重要一环。与此同时,工信部也在持续组织有关力量着力解决汽车芯片短缺问题,包括成立汽车芯片创新联盟、搭建芯片供需交流平台、编制芯片技术手册、惩处芯片囤货抬价等,并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距离从根本上实现汽车芯片自主可控发展还有较大距离。

“实现国产汽车芯片自立自强、自主可控是我国汽车产业从数量高增长向内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将直接决定我国汽车产业在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竞争力和地位。”张兴海强调。

因此,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张兴海提交了《关于以国家力量推动解决车规级芯片供应紧张的建议》。张兴海认为,建议在国家部委层面下设汽车芯片主管部门,制定汽车芯片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和配套措施,同时协调资源、统筹管理国产汽车芯片的研发、制造及应用等,确保国产汽车芯片积极稳妥高效发展,尽早实现国产替代。同时要积极引进国际领先汽车芯片制造企业来中国投资建厂,从政策、资金、配套等多方面推动外资芯片产线国产化项目快速落地,迅速形成车规级芯片生产和配套能力,以缓解当前国产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

“鼓励整车企业与芯片企业跨界携手、联合创新,积极推动研发创新、产业化创新、管理创新等,政府出台研发补贴、税收减免、金融贴息等政策,加快推动实现自主车规级芯片‘上车’。”张兴海表示。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朱俐娜

汽车国产车合资车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