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文旅产业复苏与消费升级的时代背景下,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烟草专卖局坚持把党建工作贯穿文旅终端建设全过程,以“红色引擎”激活发展动能,通过建强组织堡垒、创新服务载体、深化协同联动,让党建优势转化为文旅终端高质量发展的胜势,在烟旅融合、商旅互促的实践中,走出一条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三级联动“拧成绳” 项目牵引聚合力
“项目推进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党员作用就发挥到哪里。”这是该局在文旅终端建设中始终坚守的原则。通过构建“书记牵头抓总、支委分片攻坚、党员结对服务”的三级联动机制,让党组织成为项目推进的“主心骨”,让党员成为攻坚破难的“排头兵”。
图为青年志愿者在文旅终端开展直播非遗课堂。叶欢欢摄
作为项目第一责任人,书记亲自挂帅成立工作专班,将文旅终端建设纳入党建重点项目清单,每周召开推进会,每月开展实地督导,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任务书”变成“成绩单”。支委成员化身“网格员”,结合乐清文旅资源分布,运用地图软件算法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精准筛选出50家具备文旅融合潜力的店铺,由北到南覆盖雁荡山风景区、白石玉甑峰景区及王十朋故居,实现“选址科学化、布局网格化”。以党员为主力的“文旅终端攻坚突击队”更是下沉一线,针对终端改造、商品陈列、数字化升级等难题,提供“一对一”指导、“手把手”帮扶,帮助解决客户实际困难,用红色力量为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文化“调味”添韵味 小店变身“打卡点”
“没想到买包烟还能体验蓝夹缬印染,这样的店太有味道了!”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北白象镇一家文旅终端内,游客杨先生的感慨道出了终端的独特魅力。
图为非遗传承人陈献武在零文旅终端展示蓝夹缬技艺制作的丝绸围巾。林伟摄
依托当地非遗资源,该局引导党员商户打造“一店一特色”文化空间。在非遗传承人经营的店铺设立“蓝夹缬体验角”,陈列传统染织品与制作工具,党员志愿者定期开展技艺讲解;聚焦地方名优产品——铁皮石斛,整合现打石斛汁、石斛酒、石斛饮料等一系列特产,将文旅终端打造为“助农窗口”,让独特的地方文化在消费场景中大放异彩;深度挖掘“咖啡+文旅”融合魅力,推动雁荡山景区文旅终端咖啡消费场景升级,通过“空间改造+品项整合+场景营造”的组合举措,巧妙融入冰箱贴等旅游纪念品、特色食品及手工艺品,推动终端从单一零售功能向“休闲体验+文化展示”复合空间升级,让游客在氤氲咖啡香中感受雁荡山文旅魅力。
数字“搭台”优服务 便民惠民“不打烊”
“扫码就能看到文旅特产,还能直接下单,这功能太方便了!”商户口中的“神器”是党员技术骨干开发的“文旅特色商品目录”小工具,通过终端二维码实现“线下展示、线上交易”,累计收录28个各具区域特色的文旅产品,累计用户106人次,促成交易31单,实实在在带动商户增收。
图为党员志愿者在文旅终端开展驻店指导。陈少君、林芳、周隆供图
此外,党员团队还为终端接入“客户留言墙”数字平台,实时收集游客对商品、服务的评价建议,形成“收集-反馈-改进”的闭环机制,让党建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感知”。
各方携手办好事 共赢之花“向阳开”
“烟草部门帮我们改头换面,店里游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了!”商户们的心声,是党建协同效应的生动写照。形象亮丽、经营现代且各具特色的文旅终端打造为商户们打通了营销新渠道,也为客户服务质量带来了提升,形成“商旅互促”的良性循环。同时,将文明吸烟设施融入地方文旅发展,积极对接景区管委会、街道村委,在终端周边建设3个文明吸烟亭、128个吸烟柱,实现了“党建+业务+公益”的多重价值。
从“红色堡垒”的夯实到“红色细胞”的激活,该局的实践深刻证明,党建引领是具体的行动,是发展的动力。通过党建引领“聚心”、组织建设“聚能”、党员示范“聚力”、文化浸润“聚魂”、服务群众“聚情”的“五聚”工作法,文旅终端已从单纯的商品销售点,升级为服务群众的“便民站”、传播文化的“宣传站”、助力发展的“加油站”。
下一步,乐清市烟草专卖局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作用,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文旅终端提质升级,让红色旗帜在服务群众、赋能发展的一线高高飘扬,为推动地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烟草力量。(沈梦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