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逼学生砸手机,治标不治本

2020年12月04日 18:01:46 广州日报

近日,一则教师强迫私带手机入校的违规学生向地面上砸自己手机的短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广泛,引起网民热议。当晚,当地教育体育局发布通报,网传视频属实,涉事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因方法不当引发社会关注,并表示将对该教师进行停课调查,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安抚。

透过这段视频,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师强硬语气背后的“恨铁不成钢”,也能感觉到三名学生在老师勒令下的不情愿和不甘心。正如网友所说,老师事出有因。同前段时间引发热议的张桂梅校长一样,正因对学生怀有真心的关怀期待,“爱之深,责之切”,这位老师才会在愤慨冲动之下,采取了较为极端的解决方式。

这位老师其实还是为了让学生更专心地学习,其出发点是好的,可以理解,可其选择的方式实在是不值得鼓励。强制摔手机的方式,固然能够让当事学生吸取深刻教训,也能对在场学生发挥杀鸡儆猴的功效,但在给他们带来强大威慑力的同时,造成的心理阴影也不可估量。其中功过孰轻孰重,尚未可知。但如果学生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那只会加重他们的抵触情绪,激化矛盾和冲突。以亲身经历看,正因儿时老师给笔者留下了“严格”“强势”的形象,才导致笔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跟老师建立很好的互动——遇到学习问题,宁可求助同学,也不愿意咨询老师。回忆起来,这对本人的学习成长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的确,手机、学生、老师,三者间由来已久的“爱恨情仇”故事,令人头疼。要寻求破解之道,不妨先转变破题观念。当前,明明心里是为了学生好,老师却因为学生对于手机的偏爱,不得不在管理时站在学生的对立面,演化为“猫鼠游戏”。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反作用,将学生越推越远。从这个角度上看,更好的办法应该是化堵为疏,一致对付手机。比如通过提高课程的参与度和趣味性,通过培养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通过耐心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份和责任,将学生拉到同一战线,让学生实现从被动“不能玩手机”向主动“不想玩手机”转变。

此外,也要出台统一的处理规范供老师参考。比如说通过校方、家长与学生沟通达成一致,形成契约,出台明确合理公正的管理方法。只有这样,学生和家长才了解校方的规章制度,老师的管理也才有章可循,不至于盛怒之下失了态。 (许晓芳)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静雯

热点新闻

湘黔行旅

中国城市报

新闻推荐

文化和旅游部:游戏游艺设备不得宣扬赌博内容

人民网

贵州A级景区面向全国游客五折开放 优惠持续90天

贵州日报

严厉查处黑导 挤压非法“一日游”生存空间

北青网

北京A级景区垃圾分类难在哪 认知是关键

北京商报

九寨沟旅游环线厕所乱象:基本没有干净免费的公厕

光明日报

新疆旅游厕所融进景区“量”“质”齐升

新疆日报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读者来信

报社公告 投诉中心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