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勤勉不言弃 金叶铺就乡村振兴路

2025年07月03日 16:17:43 中国城市网

盛夏时节,雪峰山西麓层峦叠翠的山坳间,56岁的侗族汉子潘荣海正弓着腰在烟田里查看烟叶长势。左腿因四级伤残略显蹒跚的他,指尖抚过绿意盎然的烟株时,眼里却闪烁着灼灼光芒。谁能想到,这个曾经被命运绊住脚步的残疾人,从未向命运屈服,不断探索模式、精进技术,探索出一条山地“金叶”致富路,如今已成为带动凉伞镇千亩烟田发展的产业领军人。

破茧:从"试错者"到"新农人"

image.png

潘荣海查看烟叶长势

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新晃侗族自治县,潘荣海的前半生像极了大山深处倔强的竹笋——即便岩石压身,也要寻隙生长。承包蔬菜大棚遭遇滞销,种植中药材碰上仓储难题,经营柑橘园受困运输瓶颈……十多年间,这个不服输的汉子在农业领域不断试错。"最困难时连娃的学费都要向亲戚借,但我就认准了土地里能刨出金疙瘩。"潘荣海揉搓着饱经风霜的腿杆说道。

转机出现在2020年春天。县烟办在摸排产业帮扶对象时,发现了这个屡败屡战的"特殊创业者"。"潘大哥虽然腿脚不便,但头脑灵活、吃苦耐劳,农业生产管理经验丰富,正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需要的新型种植主体。"县烟草专卖局负责人回忆道。在了解到目前烟用机耕道、生物质燃料烤房、烟草专用农机等基础配套设施设备越来越完善,烟草专业合作社提供播种育苗、大田植保、采收烘烤全流程“一条龙”服务,烟草部门还严格执行“网格化管理+技术跟踪指导”模式后,潘荣海欣然接受了建议,很快,从烟叶收购政策解读到烟农贷绿色通道,从山地宜机化改造到生物质燃料烤房建设,一套量身定制的山地烟叶种植方案让潘荣海重燃希望。

蝶变:科技赋能山地"金叶"

image.png

烟叶技术员进行指导

"以前觉得种烟就是卖力气,现在才知道这是门精细活。"不管是烟站技术培训课堂上,还是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现场会上,潘荣海总是坐在第一排。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井窖式移栽技术""中温中湿烘烤工艺"等专业术语,手机里存着各个生产环节烟叶技术员现场指导示范的视频。通过日复一日的潜心钻研,他摸索出很多当地烟农公认的"金点子"——用特制喷头和控制器,实现精准施肥施药;改造农机机头,一次性完成深翻起垄;设计"移动板凳"在烤房内灵活装炕。

在烟叶技术员指导下,潘荣海将120亩坡地打造成特色山地烟"示范片":配备北斗导航系统的起垄机完成机械化作业,无人机精准植保,因地制宜的“半斩株”带茎采烤。"去年单是推广上部烟叶充分成熟采收技术,就让亩均增收200多元。"他如数家珍地展示着手机里的烟叶交售数据。如今,他购置的两台中型农机不仅服务自家烟田,还为周边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年增收超5万元。

振翅:金叶生金链 带富众乡邻

image.png

烟叶技术员指导烟农识别不同烟叶

走进黄雷村村民活动广场,墙上"先富带后富 共走振兴路"的标语格外醒目。作为村里先富起来的一批人,潘荣海始终没有忘记反哺这片养育他的土地,他积极配合政府和烟草公司宣传烟叶种植政策,在生产技术推广方面发挥“传帮带”作用,充分盘活了村里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让村民们看到了产业振兴的希望,坚定了携手走上“金叶”致富道路的信心,近年来,随着烟叶种植规模的逐渐扩大,村里的撂荒地在潘荣海等烟农的精心耕耘下,已蜕变成种烟种粮的“聚宝盆”。

在政府引导下,潘荣海牵头打造“烟草+N”产业多元化发展模式,带领10余名职业烟农积极投身于湘西北特色山地烟的经营管理,推广“烤烟+牧草+玉米”生态循环种植模式,去年凉伞镇片区烟农户均增收1.8万元。站在新落成的现代化密集式烤房群前,这位侗家汉子掰着手指算账:“去年烟叶亩产值突破了4000元,加上轮作粮食和牧草种植,这片山地真成了'金银田'!”(作者:刘旭东)


责任编辑:韩利

金叶农业三农种植业农村农资荣海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