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当蝉鸣声宣告暑假开启,校园归于短暂宁静,四川省南充市南部中学语文教师杨心诚的“教育时钟”却并未停摆。“谢谢你啦,放假了还这么耐心地为我们讲题。能遇到诚嬢,我们是幸运的。”近日,该校高2023级4班学生马芯怡与杨心诚以微信方式互动交流,深得学生好评。
2005年9月,杨心诚参加工作以来,无论在课堂上或生活中,总以温润师德滋养学生心灵,以深厚学养启迪学生智慧,以执着坚守诠释教育初心,在三尺讲台书写教书育人答卷,赢得学生、家长、同事的广泛赞誉。
以爱为桥 甘做学生“心灵摆渡人”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谈及教育的初衷,杨心诚把常挂在嘴边的话又重复了一遍。在杨心诚眼里,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星辰,无论被何种阴霾遮蔽,都值得去呵护和点亮。
高2020级一名姓谢的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沟通少、疏于照料,正值青春期的敏感与孤独在笼罩着她,渐渐演化为难以排解的心理困扰,从而变得沉默寡言,对学习失去目标,仿佛置身于无边暗夜。杨心诚察觉后,跑前忙后,为这艘“迷航小舟”做最坚定的摆渡人掌好舵,把准未来方向。
杨心诚第一时间联系学校专业医生,并陪伴她进行细致的评估和疏导,用心用情打开她的心扉。课堂之外,夕阳西下操场上,师生并肩散步,细语轻声,让清风带走阴霾;周末空闲时,杨心诚把她带回自家,亲自下厨熬汤羹,像亲娘一样抚慰她。
关爱学生,杨心诚如春风化雨般滋养,悄然融化学生心灵坚冰。后来这名学生重拾笑容、找回自信,积极跟进课堂学习和融入班集体活动,短时间里走出了困境,奋起直追学业并顺利高中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厦门大学。手捧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她紧紧拥抱杨心诚,泪水盈眶。“诚孃,是您让我明白,未来充满可能!”这个超越亲人般的称呼,是杨心诚慈母般的爱,呵护心灵最动人的回响。
杨心诚在对待学业后进生、困难家庭学生,更是无私奉献和倾囊相助,视若己出。高2017届学生古茂城,语文偏科,一度失去信心,杨心诚对其“对症下药”。不多久,这名学生语文稳步提升,以优异成绩考入复旦大学。
多年来,杨心诚总是舍小家为大家,放弃休息时间,利用午休和下午课余时间,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免费补课。在冬季,白昼短,有时为学生“开小灶”而耽误晚餐,她总把家里热乎的饭菜端回教室里让学生吃;看着学生张耀衣着单薄,她立马到商场买羽绒服给学生穿上;她从微薄的工资里挤出来,在教室里建起“图书角”,自费添置书籍,鼓励学生涉猎群书,在阅读中寻找力量。
“教育的本质是爱,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他们才能真正敞开心扉接纳知识。”这份朴素的信念,让“诚嬢”这个称呼,成了学生心中最温暖的符号。
杨心诚在辅导学生。受访者供图
深耕教研做教育教学“领航者”
杨心诚从教二十载以来,教学实践经验告诉笔者,只有精湛的学术素养,才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她始终以新课标改革为指引,在语文教学的沃土上深耕不辍,让课堂成为传承文化、培养思维的乐园。
在课堂上,杨心诚为了让“文言文”教学告别“死记硬背”困境,创新推出“情境化研读”模式。如在授课《鸿门宴》时,让学生分组扮演刘邦、项羽、樊哙等角色,在台词揣摩中体会人物性格;分析《兰亭集序》时,带学生走进校园竹林,模仿古人“曲水流觞”,在实景中感受“信可乐也”的文人雅趣。“诚嬢的语文课,像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枯燥的文字都活了过来。”听了杨心诚的课,学生们深有体会她的课堂氛围好,学得扎实有效。
为了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杨心诚深信,只有教到老,学到老,才会站在学科领域的最前端;为了上好每节课,总是提前认真备课,写教案,并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勇于实践,积极主持参与课题研究。她撰写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获教育教学论文成果大赛全国一等奖,主编的校本教材《乡土文化中的语文密码》,将南部县的禹迹山、升钟湖等本土文化元素融入课文,让学生在熟悉的地域文化中感受语文之美,深受师生喜爱。
追求卓越,永无止境。“语文教学既要扎根课本,更要扎根生活。”杨心诚坦言道,在不断探索语文这门课的世界里,让语文课堂有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色。
近年来,为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南部县以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等“三名工程”为抓手,在全县范围选拔一批政治坚定、专业过硬、师德高尚的“三名”代表为示范标杆;授牌一批“三名工程”领航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2024年上半年,该县举行第一批“三名工程”领航名师工作室授牌仪式,杨心诚主持的工作室便是其中之一。杨心诚说,工作室旨在以学科为纽带,通过学术交流、课题研究、观课议课等方式,引领工作室的成员快速成长,较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杨心诚在课堂教学中。受访者供图
爱校如家情定南中拼奉献
杨心诚十来岁伊始,初中高中六年光阴都在南部中学度过,深受母校校园文化熏陶,永怀赤诚之心。2005年7月,杨心诚从西华师范大学毕业后,面对大城市高薪诱惑毫不动摇,同年9月,毅然回到母校南部中学任教。
“她是学生的老师,是年迈父母的女儿,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身兼数职,却总能把每一份责任都扛得稳稳的。”同事们这样评价杨心诚。
在家庭与事业的天平上,杨心诚尽力寻找平衡,却也常常在深夜的灯光下,默默消化着“人间烟火”的不易。
杨心诚的母亲身患心脏病40年,经历2次开胸手术,时常让她牵肠挂肚。丈夫又远在成都上班,家里2个孩子在她身边需要人看管。面对家庭和事业的兼顾,她永远是那个精神饱满的杨老师,柔弱铁肩扛起“半边天”。
2020年5月,杨心诚母亲病情复发需住院治疗,又正逢高三学生复习关键期,她白天不落下一堂课,课余时间则赶往医院,为母亲擦身、喂药,直至母亲安然入睡后,她又在病房的折叠桌上批改试卷、备课,忙至凌晨。赶回家时,孩子早已入睡,清晨出门时,他们还没醒来。同事们劝她调课休息,她却执意不换。“学生的时间耽误不起。”杨心诚婉言谢绝了同事们的好意,凭着坚强的意志在家、学校、医院三点一线风里雨里奔忙。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杨心诚在三尺讲台默默地书写无悔人生,目送六届高中毕业生,1000余名学生走进全国高校深造。她的教育教学成绩连续多年获评“高考质量先进个人”,先后荣获“南充市优秀教师”“南部县人民最满意教师”“南部县优秀共产党员”“南部县名教师”等称号。
说起自己的职业生涯成就,最让杨心诚骄傲的,是学生们毕业留言。“诚嬢,您教会我们的,不仅是如何读懂一篇文章,更是如何读懂生活、读懂责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份在字句间播种文明、在岁月里守护成长的坚持,早已化作杨心诚生命里最动人的风景。杨心诚坦言,她愿永远做那个执灯者,让教育的星光,照亮更多学子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