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梅县下新镇:办实事一渠清水润民心

2025年07月11日 19:28:15

“以前最怕下雨,田里的水排不出去,庄稼全泡烂;现在好了,沟渠畅通,旱能浇、涝能排!”7月6日,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下新镇沿港村三组村民石金雄站在自家绿油油的稻田旁,眼角笑出了皱纹。

图片1.png

这位种田10多年的“老把式”,今年终于不用再为自家90亩稻田的灌溉排涝问题犯愁了。

下新镇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境内河湖纵横,水域面积占全镇三分之一,特殊的地理环境让这里既易遭洪涝侵袭,又常受干旱困扰。

石金雄的部分稻田紧邻大源湖,每到汛期,连续的暴雨导致湖水倒灌,连片的稻穗在积水中腐烂;旱季时,因塘堰淤塞,地势高的稻田又无水可用。

转机出现在今年4月,下新镇党委班子带着问题走村入户。在村民座谈会上,石金雄拍着桌子直言:“只有把排灌渠彻底疏通,再加固圩堤,我们种地才有底!”镇人大主席高武将这话认真记在笔记本上,更记在了心里,当天便组织水利站人员现场勘测。

图片2.png

方案定好了,资金从哪儿来?镇里发动全镇力量,打出“组合拳”。镇领导班子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号召在外乡贤反哺家乡,再加上镇村自筹和党员筹资筹劳,1000余万元终于到位。在宛大村,村民项细雄的三亩稻田紧挨着一口老塘堰。过去塘堰年久失修,蓄水量不足,每到灌溉期,村民们常为抢水闹矛盾。此次整治不仅清淤,水面更拓宽了三分之一。“现在水哗哗往田里流,今年收成肯定好!”项细雄高兴地说。

工程建设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沿港村在新建灌溉排涝沟渠时,需要占用部分村民自己开垦的菜地,一开始大家不理解。镇村干部连续一周上门做工作,老党员石干堂带头让出了自家的菜地:“沟渠修好了,保的是大家的丰收,我这点损失不算啥!”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支持,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自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下新镇坚持“开门教育”、务实抓整改,将学习成果聚焦于水利补短板这一类民生痛点,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等方式形成整改清单,集中力量攻坚八大圩堤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图片3.png

如今,圩堤加固、塘堰整治、排洪沟护砌、节制闸新建、泵站修复等一系列工程相继完工,一举解决了1万余亩耕地的排涝与灌溉难题,惠及群众8000余人。

“民生工程干得好不好,老百姓的笑脸就是最好的答案。”站在新落成的排灌闸旁,下新镇人大主席高武表示,“我们将继续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引,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持久动力,让下新镇的每一寸土地都能享受到清水的滋润,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甜。”(王晶 张旭光)


责任编辑:朱兵

三农农业农民时政农村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