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戏服、脸谱,还有刺绣,真是太好看了,我太喜欢了。我们的民族真是了不起,我要把陕西民俗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是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虢镇街道在组织开展暑期关爱关心辖区青少年活动中,姜凯一同学参观陈仓区社火博物馆时发出的感言。
近年来,虢镇街道关工委立足青少年儿童需求,秉持“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向远而行”理念,坚持“关爱+培育+成长”全链条护航,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汇聚“三方力量” 齐心共绘关爱“同心圆”
党建引领聚合力。街道党工委将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党工委、办事处年度重点工作清单,专题研究部署。各村(社区)党组织按照“一村社一品牌”思路打造特色教育阵地,形成“党政主导、村社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五老”赋能添动力。充分发挥“五老”队伍核心作用,12支志愿服务分队等团体协同联动,以青少年需求为导向提供专业服务60余人次。开展座谈交心、成果展示等活动8场次。社会参与增效力。招募社会爱心人士,成立“爱心妈妈”帮扶小组,通过“入户探访+电话回访”,先后开展“爱心妈妈润童心”等关爱留守儿童活动73场次。
“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长知识、明事理,能发挥余热,为下一代做点事,我们这些老同志打心眼儿里高兴!”参与宣讲活动的退休教师王大爷笑着说。
筑牢“三个阵地”全心打造成长“童乐园”
思想教育阵地“铸魂”。充分挖掘红色人文资源,开展“文化传承与法治教育新年第一课”等主题教育活动15场次。厚植爱国主义沃土,采用礼赞“五四”唱红歌、“缅怀英烈”主题班会、讲思政课、读书分享等多形式、多维度加强思想教育80余场次。实践育人阵地“赋能”。依托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悦享初心党群服务驿站等22个驿站、5个农家书屋,以理想信念、传统文化、关爱保护、法治教育为重点,开展致敬“最可爱的人”、“护苗”安全课、巧手绘泥塑等活动36场次,惠及儿童600余人次。关爱帮扶阵地“暖心”。对困难家庭青少年、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进行摸排建档,链接社会资源,帮扶困境青少年14人,关心关爱困难儿童9人,为困境儿童点亮“微心愿”29人。联合区妇联、新华书店等开展“情暖六一 与爱同行”留守及困境儿童慰问和“书香飘万家 阅读伴成长”图书捐赠等活动10余场次。
“之前孩子一直想要一套绘画工具,没想到‘微心愿’活动真的帮他实现了。现在他每天都抱着画本涂涂画画,可开心了。”困境儿童家长刘女士感激地说。
践行“四大行动”倾心破解培育“新难题”
深化“健康育苗”行动。将对青少年的安全教育“置顶”管理,先后携手区消防大队等单位开展“防震减灾我能行”应急疏散、“夏日戏水需谨慎”防溺水安全和“防患未‘燃’”火灾逃生演练等活动,不断提高全体师生防范自救能力。开展“法治护航”行动。联合区法院、区检察院、虢镇强制戒毒所开展“法治进校园”专项行动,通过参观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邀请法官、检察官讲授等形式,在辖区学校开展“向违法犯罪行为说‘不’”、“6·26”国际禁毒日宣传等法治教育活动30余场次。创新 “文化培育”行动。扭住传统文化节日等时机,在植树节前组织青少年开展“手植绿意 拥抱春天”微景观制作体验,在世界阅读日前开展“共沐书香伴成长”主题阅读,在元宵节开展“欢欢喜喜闹元宵”猜灯谜等活动,筑牢文化根基。保驾“心理健康”行动。从“心”开始守护成长,西堡小学以“现场+直播”的方式开展“做情绪的主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受益师生1000余名。虢镇初中开展“接纳情绪·拥抱快乐”情绪管理讲授,帮助学生学会接纳情绪,掌握管理情绪。中街、东街等社区以“儿童亲子交流”为主题,举办“童心同行,健康成长”家校共育活动。
“虢镇街道位于主城区,社会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加之辖区学校多,关心关爱下一代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整合社会资源,优化成长环境,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再上新台阶。”虢镇街道关工委主任耿荣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