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义马市的老街深处,“河东茂生百货副食门市”已经扎根十余年了。木质柜台的包浆里藏着不少店主和老主顾的故事,但也难敌新消费浪潮冲击。店主李茂生经过和义马市烟草专卖局客户经理李凤丹的多次交谈后,决心作出改变,这家老店才真正踏上了从“老古董”到“新地标”的转型之路。
经营破局:从“坐商”到“行商”的跨越
五年前的“河东茂生百货副食门市”,还维持着“开门、摆货、等客”的老三样。李茂生总说:“卖烟靠的是老交情,不用搞那些花架子。”可现实是,在周边新开的连锁便利店的亮堂灯光里,年轻顾客渐渐聚成了群。最惨淡的一个月,店里的销量同比下滑了近三成。
李凤丹在一次走访时,蹲在柜台前翻了三页手写销售台账,有的页面还被水渍、油渍沾湿,根本看不清楚。“周叔,您知道常来的张大爷最近改抽什么烟了吗?”这个问题让李茂生愣了一会儿。当天下午,李凤丹带着一台平板电脑回到店里,屏幕上辖区内消费数据让老李看得直咋舌:“原来消费数据能看得这么清楚啊”。
在李凤丹的建议下,李茂生做了三件事:一是把杂乱的烟柜改成按价格带分区的开放式陈列;二是用李凤丹帮忙申请的云POS终端系统记录每笔消费;三是在社区微信群里每周三发“会员特惠日”通知。三个月后,当李茂生第一次用系统生成的报表算出利润时,发现比往年同期多了近几千元,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现在的李茂生,还会给预订商品的顾客送货上门,嘴里也常念叨着:“腿勤了,钱袋子也鼓了。”
图片为客户经理指导零售客户分析店铺盈利情况。
服务增值:从“卖烟”到“便民”的延伸
“光卖烟留不住人呐。”李凤丹在一次走访中指着店门口闲置的半间铺面说,“您看街坊们取个快递要多跑一两里,不如您把这儿利用起来。”这句话点醒了李茂生。
在李凤丹的协调下,“河东茂生百货副食门市”成了快递代收点。首月就代收了几百多件快递,顺带还拉动了卷烟销量。尝到甜头的李茂生又在李凤丹的帮助下,设立了便民服务区,添置了血压仪、应急药箱、雨伞、充电宝等便民物品。除此之外,他还在炎热的夏季提供休息区和免费的茶水。社区里的陈大爷现在每天遛弯儿都会进店坐会儿:“量完血压买包烟,老李还会提醒我注意降压药别和烟酒同时服用,比我儿子对我还贴心。”
去年冬天,李茂生瞅着老街老人交水电费要走老远,干脆添了代缴服务。如今的“河东茂生百货副食门市”,既是快递代收点,也能代缴水电费。这些看似与卖烟不相干的营生,却让店里的日均客流量噌噌往上涨,成了实打实的“社区服务站”。
领航助力:从“独行”到“并肩”的蜕变
“刚开始碰电脑就头疼,是小李每周来教我操作,让我掌握了不少简单的电脑知识。”李茂生指着墙上挂着的“现代零售终端示范店”牌匾,眼里满是感激。李凤丹的帮扶从不是“一刀切”,她知道老李记性不好,特意把系统操作步骤写成大字版贴在柜台上;担心他学不会线上营销,就帮着注册了抖音号和微信视频号,专门拍些“老街烟文化”的短视频。
去年下半年,李凤丹将优秀标杆店铺视频打包发给了李茂生,他反复观看,学着优秀标杆店铺改造了自己的烟柜。因为李茂生毛笔字写得好,还搞起了“买烟送手写祝福”的特色活动。如今的李茂生,不仅能熟练分析销售数据,还会在顾客买烟时推荐搭配的打火机和烟缸,客单价提高了不少。李茂生感叹道:“以前觉得守着老店就能养老,现在才明白,跟着新时代学习新本事,日子才能越过越兴旺!”
图片为客户经理帮助零售客户运用大数据指导店铺经营。
从经营破局到服务增值,从单打独斗到专业领航,“河东茂生百货副食门市”的蜕变,正是万千卷烟零售终端转型的生动缩影。当传统店铺遇上精准赋能,老街氤氲的烟火气里,悄然漾起了与时俱进的新滋味。(李凤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