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院师生用壁画艺术力量赋能凤安镇乡村振兴

2025年07月29日 15:55:38 中国城市网

近日,为响应“百千万工程”艺术赋能行动,美术学院联动广东省教育厅驻凤安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学校党委组织部、校团委,组织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艺心党支部、第五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教工第一党支部、美术学系师生组建的“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共同走进河源市紫金县凤安镇仁里村、横排村,开展“美育浸润乡村”主题壁画创作活动。师生们在38℃高温下连续奋战三天,以艺术之手为古村落注入新活力,推动美育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绘就出一道靓丽的乡村风貌示范带。

image.png

师生合影(王锦程 摄)

创作过程中,团队面对持续高温天气的挑战,坚持清晨6点开工,每日作业10小时以上,最终完成总面积达320平方米的主题壁画。师生们不畏艰辛:党员教师率先垂范,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美术学系学生分工协作,高效完成起稿、调色和绘制等工序;汗水浸透衣衫、颜料沾满双手的场景屡见不鲜。然而,这并未阻挡他们“绘墙赋能”的热情,团队成员将艺术创作与乡村需求紧密结合,调研凤安镇的红色历史与生态特色后,精心设计“一村一主题”方案。在仁里村,壁画以“红色记忆”为主线,生动再现革命烈士事迹与当地传统农耕场景,唤起村民对本土历史的共鸣;在横排村,“生态振兴”主题则通过稻田蛙鸣、竹林溪水等自然意象,描绘绿水青山的乡村新貌。这些作品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更成为村民日常生活的“露天美育课堂”,让艺术审美在潜移默化中扎根于社区。

image.png

image.png

指导老师讲解、示范(王锦程 摄)

此次活动是美术学院“党建+专业实践”模式的生动体现,党员教师将教学一线移至乡村现场,在创作中指导村民与儿童参与填色互动,引导基层群众感受艺术的魅力。这并非孤立案例:此前团队已在仁化县周田镇打造类似壁画项目,现正对接河源市东源县的城市风貌设计项目,持续扩展“百千万工程”赋能范围。通过壁画创作和美育工作坊等活动,艺术正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鲜活密码”。学生们在专业实践中提升技能,村民们在互动中增强文化自信,美育的浸润效应逐步显现——壁画不仅装饰墙体,更转化为振兴内生动力,如仁里村再现的农耕场景唤起乡村记忆,横排村的生态意象则激发环保意识。

image.png

image.png

壁画作品(王锦程 摄)

作为高校智慧贡献“百千万工程”的典范,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坚持以“美育浸润”为抓手,推动专业实践与乡村需求深度融合,现已打造出一系列乡村艺术IP。这场高温下的艺术坚守不仅彰显了高校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担当,更印证了美育赋能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团队计划进一步深化活动成果,通过跨县域合作和常态化工作坊,让艺术力量持续滋养乡村土壤。正如师生们所说:“用画笔勾勒的不仅是一幅壁画,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蓝图。”未来,这种以党建为引领、艺术为媒介的模式将不断探索创新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坚实的艺术力量。


责任编辑:韩利

艺术美术农村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