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网上海7月29日电(记者王迪)英国当地时间7月28日即世界肝炎日当天(北京时间7月29日)全球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正式发布了《全球肝癌防治策略和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报告”)。7月29日上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行肝癌防治领域重大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名誉院长樊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顾建英,院长周俭,党委副书记李耘,副院长宋振举,肝胆肿瘤与肝移植外科副主任孙惠川、主任医师徐泱出席该会议。
据悉,这是《柳叶刀》杂志成立200多年以来,针对全球性重大疾病挑战,首次由中国专家学者牵头,携手日本、韩国、美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51位著名专家共同制订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报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周俭教授、樊嘉院士和日本近畿大学的Masatoshi Kudo教授为重大报告专家委员会的联席主席。
肝癌以其潜伏期长、早期症状隐匿的“沉默杀手”,正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严峻挑战。全球每年新发肝癌病例87万,死亡病例76万,其中约43%发生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若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预计到2050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将分别达到152万和137万。面对这一危机,国际社会亟须权威性、引领性的防控策略和行动计划。
报告明确指出,全球60%的肝癌病例可预防。专家委员会经过科学推算,全球每年的年龄标化发病率至少需降低2%,到2050年才能逆转肝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上升的趋势。若能达成这一目标,全球至少可避免880万例肝癌新发病例及770万例肝癌相关死亡。而中国肝癌的防治策略和实践也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经验。
樊嘉表示,报告的发布不是终点,而是充满希望的新起点。“作为报告专家委员会的联席主席,我希望各国的卫生政策制定者、卫生健康从业者、国际专业学会/协会组织、研究人员和健康科普宣教团体形成更强大的合力,将科学策略转化为国家行动,共同推动全球肝癌防治事业的进步。”
周俭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科学研究必须转化为可实施的公共政策。因此,报告提出了“三级防线”防控体系:一是在预防端,强调乙肝疫苗普及、积极治疗乙肝、丙肝特效药推广,以及对高糖高脂饮食、酒精消费的制度化控制;二是在筛查端,建议将肝纤维化筛查纳入糖尿病、肥胖人群体检体系,推广无创检测,降低筛查门槛;三是在治疗端,主张提升药物可及性,缩小地区差距,并将姑息治疗纳入管理体系,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徐泱向记者介绍了中国在肝癌防治方面形成的特色经验。他以江苏启东的肝癌综合防控经验为例,表示江苏启东曾是全国肝癌死亡率最高的地区之一,但过去50年来,当地通过系统识别风险因素、实施综合干预,取得了显著的防控成效,成为全球高发地区控制肝癌的成功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