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困难零售户帮扶纪实

2025年07月29日 20:24:16

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的乡间小路上,有这样几家不起眼的小店——它们曾是昏暗的、陈旧的,店主们为生计发愁,守着微薄的收入勉强支撑。然而,如今再走进这些店铺,明亮的灯光、整齐的货架、热情的笑脸,无一不在诉说着改变的发生。

一场特殊的“板凳会议”

徐闻县下桥镇黄丽娇日杂店里,一场特殊的“板凳会议”正在进行。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营销部的客户专员小赵与同事们组成帮扶小组,正与黄丽娇讨论,思考如何有效地帮助店铺度过难关。

几年前,黄丽娇的哥哥因车祸成为植物人,父母相继离世,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这个瘦弱的女子肩上。“有时候一整天都等不来一个顾客。”黄丽娇的声音有些哽咽,“看着哥哥的医药费账单,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店铺档位不断下滑,黄丽娇眼中失去了往日的神采。

“黄姐,我们一起想办法。”小赵握着她的手说。帮扶小组为店铺量身定制了改造计划:送来靠墙货架,重新规划商品陈列区,将最畅销的商品放在最显眼位置;增加适销对路的日用品,特别是周边居民常买的粮油副食。为了帮扶效果更快实现,帮扶小组常常放弃休息时间,驱车数十公里走访偏远店铺;小组成员自掏腰包,为黄丽娇一家添置生活必需用品。

慢慢地,徐闻县下桥镇黄丽娇日杂店变得明亮干净,货架上商品琳琅满目,冰柜里摆满了各式冷饮,微信群里已经有200多位活跃客户。这个曾经濒临倒闭的小店,如今每月营业额稳定在5千元以上,真正成为了黄丽娇一家的“生命线”。

“问题清单”的暖心注脚

位于徐闻县南山镇槟榔西村的林小明食品店门口,明亮的招牌吸引着过往村民进店消费,客人络绎不绝。

过去,林小明食品店中堆满积压的货物,光线昏暗,顾客寥寥。林小明今年56岁,身患残疾,腿脚行动不便。他的妻子因病失去劳动能力,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这间小店里。

“有时候一天连包盐都卖不出去。”林小明回忆道。

徐闻县局(分公司)营销部了解店铺情况后,根据实际经营难题列好“问题清单”,帮忙做好卷烟明码标价、店铺亮证经营。考虑到林小明腿脚不便,帮扶小组专门设计了“低位货架区”,所有常用商品都放在触手可及的位置,并时不时到店帮忙整理较重的货物。台风来临前,帮扶小组提前到店帮忙修窗补瓦、检查电路安全,做好防汛准备。当暴雨倾盆而下时,林小明望着滴水不漏的屋顶,眼眶湿润:“这些年第一次不用担心店铺漏雨。”

如今林小明食品店成为了附近村民生活的“补给站”,也成为林小明一家坚实的经济支柱。

从“灰头土脸”到“红色地标”

在湛江市徐闻县龙塘镇博赊港,胡开青的便利店曾经是村里最不起眼的存在——褪色的招牌在海风中摇晃,斑驳的货架上稀稀落落摆着几样商品,进店的渔民们往往转一圈就空手而出。

店铺改造需要精准发力。徐闻县局(分公司)营销部利用当地博赊港的军民教育资源,制作全店红色主题改造方案,因地制宜做好帮扶改造,让渔村小店“摇身一变”为红色终端。

做好改造后,还需要经营指导。在客户专员小赵的指导下,胡开青学会了开口营销,主动向不同类型消费者推介感兴趣的卷烟,店内积压的库存得以缓解。店内商品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实现盈利提升,客户专员小赵向胡开青介绍全店铺管理系统,指尖轻滑便能迅速掌握盈亏信息。

随着生意愈发火热,胡开青重拾起信心。经过不断经营指导,龙塘镇博赊港便利店从十五档升为二十九档,收入翻了几番。如今走进店里,总能看到胡开青热情地为渔民们服务的身影。

“以前是为了生存开店,现在是为了生活经营。”这是店主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从勉强糊口到收入翻番,从无人问津到门庭若市,从迷茫度日到自信满满——那些曾被生活压弯的脊梁,如今挺直了;那些曾被命运关上的门,如今一扇扇打开。每一家焕然一新的店铺背后,都是一段被点亮的人生。暖阳入户,温暖不断传递。(许珊铭)


责任编辑:朱兵

徐闻湛江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