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两山”基地遴选有新动作!指标、程序、周期全调整,含金量再提升

2025年07月30日 11:33:51 中国城市网郑新钰

中国城市网北京7月30日电 (记者郑新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载体。近日,在生态环境部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介绍,自2017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先后组织开展了7批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共命名了57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240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这些地区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如同一颗颗种子深植在祖国大地上,让生态文明理念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张玉军具体表示,首先,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在创建工作中,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作为“硬杠杠”,示范区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普遍在省内名列前茅。同时,将近一半的“两山”基地生态状况达到“优”级,生态“家底”越来越厚。

其次,绿色发展持续领跑。聚焦“双碳”目标,创建地区率先推动从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在各省也是领先水平。

第三,“两山”转化路径更宽。推动把好生态变成“金饭碗”,颜值变价值,引导各地依托生态优势,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凝练形成“护绿换金”“聚绿成金”“借绿生金”三种转化路径,以及生态补偿、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金融等七种转化模式。

第四,制度创新走出新路。鼓励地方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上进行探索,包括海南保亭创新“基础+治理+奖励”的补偿模式,水质达标率提升了25%;福建武夷山建立“两级流转”机制,带动旅游收入年增18%。还有像“积分银行”这些好的做法,有效调动了老百姓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值得关注的是,张玉军介绍,今年的遴选工作也有一些新变化:首先,优化了指标。聚焦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优化调整了部分指标。市级指标更加侧重综合建设成效和前瞻性,县级指标更加侧重任务落实和农村环境整治。

第二,简化了程序。生态环境部对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管理规程进行了修订,取消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作为准入条件的相关要求,由原来的“规划引领”改为“指标导向”,进一步简化了程序,切实为基层减负。

第三,减少了频次。新的遴选工作,周期从一年调整为三年。延长周期实质上是减少频次,控制数量,优中选优,进一步提高创建的含金量,树立创建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

第四,加严了监管。施行全周期动态监管,在日常,出现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进行警告;对命名满六年的开展复核评估,进行“末位淘汰”。通过全周期监管,确保引领示范的持续性,不能让牌子“一挂了之”。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是引领,是方向。”张玉军说,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按照修改后的规程指标,开展新一批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遴选工作。同时,加强宣传推广,系统总结提炼典型经验,持续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


责任编辑:乔妙妙

环境保护时政生态文明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