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桃源乡:点“水”成金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5年07月30日 16:32:28

盛夏七月,走进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桃源乡,瓦沧河畔流水潺潺,丹霞山下清泉汩汩,一幅“水美业兴”的画卷在秦巴山脉腹地徐徐展开。这个连接鄂陕渝三省市的边陲乡镇,正以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为笔,书写生态与经济共生共荣的新篇章。

小作坊变身“共富工坊”泉水里酿出“甜蜜味”

“来尝尝我们的瓦沧古酿!这酒用的是山上的泉水,喝着绵柔不上头。”在瓦沧村的酿酒作坊里,村党支部书记乔森一边招呼客人,一边介绍。这个投资10万元改造的古法酿酒作坊,以本土玉米为原料,依托山间清泉,年产纯粮酒5000斤,不仅带动5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还为村集体年增收3000元。

图片 1.jpg

作坊旁的农家乐里,“特色鱼宴+定制佳酿”的套餐正受到游客追捧。“以前闲置的老房子改成农家乐,客人来吃着河里的鱼,喝着咱酿的酒,生意好得很。”村民李邦萍笑着说。通过“一鱼一酒”双IP,瓦沧村激活了“家门口经济”,让小作坊变成了带动乡亲们增收的“共富工坊”。

好水引来了“金凤凰”产业链上结出“致富果”

在芙丝(VOSS)矿泉水生产基地的车间里,全自动生产线正高速运转,一瓶瓶包装精美的矿泉水下线装箱。这个总投资7.6亿元的项目,占地177亩,年产矿泉水25万吨,今年已实现产值1.1亿元,纳税1000万元。“我们看中的就是这里优质的水源,凤凰山水富含多种矿物质,是天然的好水。”企业负责人介绍,项目带动了当地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发展,成了县域工业的“顶梁柱”。

图片 2.jpg

不远处的冷泉三文鱼养殖基地里,清水池中的三文鱼活泼游动。依托瓦沧河稳定在21℃以下的冷泉资源,竹溪格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建起养殖基地,采用循环水养殖技术,年产三文鱼等冷水鱼500吨,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100名村民在这里实现了稳定就业。

守好源头活水让“水美经济”细水长流

“以前水就是用来浇地、发电,没想到还能养三文鱼、产高端水。”说起家乡的变化,桃源乡干部刘海文感慨不已。据了解,桃源乡境内瓦沧河、厚河等水系纵横,年径流量超4亿立方米,丹霞山、雷打岩等水源地星罗棋布,其中多处泉水锶含量高达0.4034~3.95mg/L,水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图片 3.jpg

为了让好水永续“生金”,桃源乡把水源地保护放在首位。在丹霞山等重要水源地周边,生态隔离防护栏整齐排列,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实时显示着各项指标;人工湿地净化工程里,水生植物郁郁葱葱;全乡推行的垃圾回收“积分制”,让村民们养成了主动保护环境的好习惯。“我们还对河道进行了生态化改造,拆除了不合理的拦河设施,现在水更清了,鱼也更多了。”乡环保站工作人员说。

水旅融合绘新景好山好水成“聚宝盆”

“下一步,我们还要让客人不仅能喝到竹溪水,更能游遍秦巴山。”桃源乡党委书记张威介绍,依托凤凰山优质水源,当地正引入沃思中国品牌开发高端山泉水,计划拓展母婴水、功能水等品类。同时,围绕水源地景观,规划建设康养民居,串联起水源地观光、生态研学、森林康养等业态,打造“喝竹溪水、游秦巴山”文旅IP。

图片 4.png

从昔日的“富水贫困”到如今的“水美业兴”,桃源乡用实践证明:守护好绿水青山,就能点“水”成金,让水资源变成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陈建树 王若男)


责任编辑:朱兵

三农农业农村畜牧业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