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湘潭赛场,26岁的丁文健站在首届湘鄂川苏烟草物流职业技能竞赛的领奖台上,这位工作仅两年的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常德卷烟厂物资配送部员工,用“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勇气与坚持,将一等奖收入囊中。
颁奖典礼现场(左一为丁文健)。丁文健供图
赛场上的突破:以坚持铸就成长刻度
清晨六点的闹钟刚响,丁文健已经翻开物流师教材,距离竞赛还有一个月,她把时间分成三块:上午专注啃理论知识,重点内容反复熟记背诵;下午攻坚案例分析,将计算题对应成知识点,在错题本上反复推演;晚上则专注于技能知识点背诵与复习,用思维导图把零散知识点串成链,确保每周完成一轮全科复习。
从紧张到从容,就得把考场搬进日常。一起参加竞赛的师兄师姐成了她的“考官”,他们组成面试小组,进行答辩场景模拟还原:从敲门进场的姿势到退场微笑,每个动作都经反复调整;针对行业趋势整理高频问题,搜集物流实时热点整理成答辩素材;严格把握答题时间,将“凑字数”转化为“讲故事”,从“不敢说”蜕变为“精准答”。
当她真正踏上赛场,那些晨曦中的诵读、错题本上的推演、深夜台灯下的思维导图、反复推敲的面试细节,都化作从容的底气,最终变成奖杯上最闪亮的注脚。
代码里的革新:以技术赋能物流精度
工作中,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的丁文健用一行行代码为物流系统注入实实在在的改变。她说:“技术不是摆设,是要帮大伙儿解决实际问题的。”
2024年常德卷烟厂举办网络安全竞赛,丁文健主动报了名。比赛分为三个阶段,她全程投入,把每个环节都当成了实战演练: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理论知识;在模拟环境中练习路由器、网关等的配置;在考试中结合实际经验对案例分析作答。最终,她以优异的表现获得一等奖。
“物流数据要‘活’起来。”丁文健参与物流数据治理工作,设计《辅料可视化报表》,将原本分散在各系统的数据整合为动态看板,库存量、消耗趋势、在用量一目了然,大大缩短了库存数据查询时间。
丁文健在常德卷烟厂物资配送部劳模工作室备赛场景。徐涛摄
笔尖下的力量:以文字传递技术温度
2024年春天,丁文健成为工厂融媒体工作室重点学员。彼时的她,连内宣稿件都写不利索,却接下了“配送单据智能识别系统”的报道任务。初稿交上去时,老师摇了摇头:“写作不是写论文,是要让人看懂、有共鸣。这篇稿件里全是‘光学字符识别’‘算法优化’等术语,读者看了得犯迷糊。”她意识到,好的报道,不是堆砌专业词汇,而是让读者看见技术背后的“人”和“事”。
丁文健把稿子反复改了3版:删掉术语,换成通俗易懂的解释;不提算法优化,转而描述“以前录单据要半小时,现在点个鼠标就搞定”。这篇稿件最终被《人民网》采用,两年来,她累计在中国日报网、东方烟草报等媒体发表稿件15篇,她的文字始终聚焦一个主题:让技术“落地”,让创新“可见”。
从计算机到物流,丁文健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一场跨界突围。她的故事里,只有对技术的执着、对业务的深耕和“从零开始”的勇气。正如她在获奖感言中所说:“扎根不是重复的深蹲,而是积蓄向上的势能;生长不是孤独的攀援,而是与时代共舞的和鸣。我要继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物流数字化的土壤里,长出更茂盛的枝叶!”(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