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起裤腿下农田,钻进大棚探发展,围坐夜话记民情。”今年以来,湖北省赤壁市车埠镇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创新推出“知行讲堂”实践育人模式,让年轻干部在田间地头、产业基地、农家院落的“实景课堂”中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走出了一条从“纸上谈兵”到“实战练兵”的成长新路径。
理论筑基:经验分享碰撞思想火花
“以前总觉得理论学习是‘软任务’,直到在接访群众时遇到群众问政策,才发现自己肚子里‘没货’。”在首期“知行讲堂”上,年轻干部帅莹结合党政办工作经历分享感悟时坦言。这场以“岗位担当”为主题的交流会上,没有照本宣科的汇报,只有满满的“干货”分享——从公文起草中“一个标点都不能错”的较真,到突发任务时“五分钟拿出应急方案”的果断,年轻干部们用身边案例诠释着“小事见担当”的深刻内涵。
镇党委班子化身“成长导师”,既点出“分享要多摆案例数据”的不足,更支招“把群众反馈当镜子”的方法。如今,“自我反思+每月研讨”已成为常态,年轻干部带着“学用落差清单”下基层,在政策宣讲、矛盾调解中把“书面语”变成“家常话”。
实践砺能:实景课堂锤炼硬核本领
“堤坝巡查要看、听、摸、闻,发现裂缝用‘竹竿探、手铲挖’,渗漏点要标记……”在车埠镇水库岸边,有着20年防汛经验的车埠镇人大主席何均林正“手把手”教年轻干部“识险招”。第二期“知行讲堂”把课堂搬到防汛一线,干部们来到水库堤坝、泵站等关键点位,从水库管理到堤坝巡查,再到泵站操作,干部们边听边记、主动提问,在“零距离”接触防汛设施、“面对面”学习实战技能中,补上了基层防汛的“实践课”。
产业基地里同样热火朝天。在斗门村瑞涵合作社的菌菇大棚,种植户曾海清带领干部们深入菌类种植基地,详细讲解黑皮鸡枞等菌类的种植技巧。年轻干部们一边记录“种植秘籍”,一边用手机拍下智能化烘干设备,当场提出“电商直播带货”“稻菌轮作增效”等建议。
田间淬炼:躬耕沃野厚植为民情怀
“插秧要‘浅插稳立、间匀苗足’。你们看,这样插下去根才能扎得牢……”在官田村的稻田里,农技专家现场示范,年轻干部们卷起裤腿下田,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学。有人插歪了秧苗,引来村民善意的笑声;有人手上磨出了水泡,却坚持干完半分田。“以前在报表上看粮食产量,现在才懂‘粒粒皆辛苦’的分量。”年轻干部小叶擦着额头的汗说。
这样的“泥土课堂”如今遍布全镇。镇里创新“屋场夜话”“田间板凳会”等载体,年轻干部带着“民情台账”走遍16个村(社区),把“群众要什么”和“我们干什么”精准对接。针对收集到的“养老认证难”“农产品销路窄”等26条诉求,镇里组建“青年服务队”,联合民政、电商等部门现场办公,让“急难愁盼”在一线化解。“干部脚上有泥,群众心中才有底。”这是村民对年轻干部们最朴实的评价。
从“会议室”到“一线场”,变的是学习场景,不变的是初心使命。如今的车埠镇,年轻干部们在田间地头强本领、在为民服务中长才干,正以“青春之力”书写着基层治理的“成长答卷”,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修泽昱 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