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学院“语助振兴,普润綦江”重庆綦江分队开展特色实践活动
2025年7月13日-17日,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语助振兴,普润綦江”重庆綦江分队在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实践基地,一场别开生面的普通话奇妙之旅,为当地中小学生精彩开启。活动以普通话基础知识的深度解析为基,辅以针对性极强的实操训练,将知识性与实践性巧妙融合。不仅为孩子们打造了规范用语的学习乐园,更让标准普通话化作陪伴成长的“贴心伙伴”,助力他们在精准流畅的表达中开阔认知边界,以自信姿态迈向更广阔的天地。孩子们还化身小小推普员,构思响亮口号、绘制精美手抄报,用青春活力为推广普通话注入新能量。
雅言寻根,普话溯源——解码语言传承脉络
活动伊始,团队成员以一则普通话与方言的趣闻小故事破题,迅速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课堂上,先抛出和视频内容相关的的问题引发好奇,再通过科普视频直观呈现知识脉络,引导孩子们在观看中自主探寻答案。从普通话的发展历程到核心知识点,孩子们在听讲与互动中逐步明晰:不仅准确记住了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还了解到我国历史上首个规范典雅的共同语——雅言的由来等知识点。
(图为团队成员讲解普通话)
课堂上,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用带着稚气的普通话踊跃作答。这一声声稚嫩的表达,不仅锻炼了他们主动发言的胆量,更在实践中打磨着普通话能力,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养成“时时说、处处说”的习惯。
紧接着,团队成员分享了方言与普通话的趣闻故事,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热烈讨论。规范的普通话教学,如同为孩子们的阅读与表达搭建了便捷桥梁,让他们少走弯路,更自信地去认识世界、表达自我。
(图为普通话课堂中孩子们踊跃回答问题)
三轮接力,声动全场——绕口令·断句·朗诵显风采
理论讲解告一段落后,实操环节摇身一变成为“语言游乐场”,让孩子们在轻松互动中练出“字正腔圆”的好口才。先通过口部操活动口腔肌肉、做好热身,随后开启的三轮普通话挑战接力,瞬间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首轮“绕口令大闯关”中,“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四是四,十是十”“数枣”等经典内容一亮相,孩子们便争相举手比拼。团队成员在欢声笑语中耐心纠正大家的发音习惯,细致讲解绕口令的特点与朗读技巧,整个过程轻松活泼,孩子们乐在其中。
紧接着的“断句小达人”挑战更具趣味,“这几天天天天气不好”“小偷偷偷偷偷偷偷偷偷的东西”等“烧脑”句子登场后,先让孩子们大胆尝试断句,再由团队成员讲解断句的基本知识与方法——依据词语含义和语境精准划分节奏。孩子们分组协作、共同闯关,在欢乐互动中轻松掌握了知识点。之后的“情境小剧场”环节让课堂热度持续攀升,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明白:对话时不仅要发音标准,自然的语气同样重要。
最后的“小小朗诵家”环节,引导孩子们为语句注入真情实感,学会带着情绪表达。在一句句的练习与交流中,孩子们渐渐尝到了清晰表达的乐趣,也深深爱上了这种“说起来既好听又清楚”的普通话。最后的汇报展演中,小小朗诵家和团队成为一起朗诵了小小传承人之歌《綦江的彩虹与银铃》。
(图为团队词语讲解断句的知识和方法)
(图为汇演朗诵合照)
妙笔传声,推普有我——手抄报里的普通话力量
“妙笔传声,推普有我”的环节里,孩子们化身小小创作者,用五彩画笔在手抄报上勾勒出对普通话的理解与热爱。有的在纸上写下工整的推普口号,字里行间满是“说好普通话,沟通你我他”的真诚;有的以“普通话架起追梦桥”为主题,描绘着飞向远方的中国梦,让语言的力量与时代的愿景交相辉映;还有的将“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知识融入设计,让科普与艺术巧妙融合。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里,是孩子们对规范用语的认同;色彩交织的图案中,是他们想让更多人爱上普通话的心意。一张张手抄报不仅是独特的宣传载体,更成为孩子们参与推普的生动宣言——以少年之力,让标准之音传遍街巷,让沟通的桥梁越架越宽。
(图为推广普通话手抄报)
青春赋能,声入乡韵——推普助力振兴与非遗传承
在此次活动中,重庆师范大学“语助振兴,普润綦江”分队深耕綦江大地,创新将普通话推广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让知识传递与语言实践相得益彰。孩子们在欢声笑语的互动中,不仅轻松掌握了规范用语的技巧,更真切触摸到普通话作为通用语言的独特魅力——它是打破隔阂的钥匙,是串联情感的纽带,让不同背景的人能心贴心交流。
据了解,该团队将始终坚守“推普入綦乡,文脉润心田”的三下乡初心,持续把普通话推广工作做深做实。他们希望以青春之力,让标准的语言之声成为连接城乡心灵的桥梁,让畅通的交流成为激活地方活力的催化剂,不仅为綦江的普通话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更助力当地非遗文化在清晰的表达与广泛的传播中焕发新生,让语言的力量真正融入乡村振兴的脉动,滋养每一寸土地上的生长与希望。(陈彦湾、谢雨忻)
(图为团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