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速建设国际创新协同高地的进程中,一支以“打造有温度、高效率、全链条的人才服务生态”为使命的临港新片区国际人才服务港团队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凭借专业与热忱,搭建起政策落地与人才发展之间的连心桥,为新片区汇聚海内外人才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临港新片区人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培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临港新片区国际人才服务港团队在人才港二楼服务大厅设置28个窗口,涵盖63项人才服务事项,包括居住证积分测算、居转户材料预审、留学回国人员落户咨询等。通过“一口受理、全程跟踪”机制,团队将复杂的人才政策转化为清晰的操作流程,确保人才“一听就懂、一办就成”。针对企业需求,团队提供“预约上门讲解+集中难题解答”服务,2025年上半年为261家重点企业提供定制化政策支持,解决企业在人才引进、落户、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在市场资源整合方面,张培推动团队主动对接知名人力资源机构,打造“人才服务智赋空间”,构建“猎聘-测评-培育”全链条服务体系。目前,临港外服、临港中智等机构已入驻,为企业提供人才猎聘、管理咨询、技能培训等专业化服务。通过出台《促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集聚若干政策》,团队进一步吸引国内外优质机构,提升区域人力资源服务能级。
智慧服务升级是该团队创新的另一重点。张培带队联动数据部门优化人才服务信息系统,实现政策申报全程线上化、进度可查化。系统通过AI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人才需求与政策资源,既提升服务效率,又为政策优化提供数据支撑。例如,“临港创客之家”小程序上线后,人才可在线申请“临港菁才礼包”,系统自动核验数据,实现“秒升即享”。
在政策宣介领域,人才服务专员吴正扬是团队的核心执行者。他介绍,团队通过“三进三同步”机制(进园区、进校区、进社区),将人才政策精准传递至目标群体。在园区,团队定期举办政策宣讲会,2025年已开展50余场活动,覆盖企业超5000家;在校区,团队走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重点宣介非上海生源应届毕业生落户、实习补贴等政策,累计吸引1.3万名高校毕业生参与招聘活动;在社区,团队在人才公寓、青年中心设置咨询点,提供一对一政策解读,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
吴正扬强调,团队的服务模式具有差异化优势。通过在各园区配备专职联络员,建立常态化需求收集机制,团队实现政策宣介100%全覆盖。“只要有诉求,我们就会第一时间解决。”他举例说,曾有一名大学生因误报政策仅申请5个月实习补贴,团队审核时发现其符合6个月补贴条件,主动联系并协助补报材料,确保人才享受全额补贴。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才补贴发放方面,团队也有创新举措,如整合实习租房、技能提升、安家购房等6大类政策,形成全方位支持体系。截至2025年6月底,累计审核发放补贴2986人次,拨付金额超6000万元。其中,“临港创客新政12条”中的购房补贴最高达500万元,有效缓解人才初入社会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