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 探索创新 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鸠江实践

2025年08月18日 22:09:16 中国城市网

今年以来,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省、市人大常委会部署要求,积极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丰富拓展基层民主实践形式,因地制宜、求真务实、守正创新,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鸠江实践。

统筹推进站点建设,拓宽民主参与渠道

鸠江作为“八百里皖江”流域中唯一一个跨江发展的市辖区,江南江北区域发展不平衡,民主参与意识和条件差异较为明显。如何立足区情实际,加强区域统筹布局,更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区人大常委会一直以来的重点工作。为此,区人大常委会在下沉到11个镇(街道)深入调查研究,并赴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先发地区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召开全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建设工作推进会进行全面部署安排,要求坚持“共建共享、合理布局、求真务实”原则,整合资源、厉行节约、分步有序推动实践站建设。

经多轮选址考察、综合评估,区级中心实践站确定与城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功能融合。支持和鼓励各镇(街道)人大结合自身特色亮点工作打造“站点+”品牌,统筹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提质增效、探索试行预算监督基层联系点建设。官陡街道将实践站与基层立法联系点、二坝镇将实践站与预算监督基层联系点等协同运行,推动一站多用、发挥合力,促进群众民主参与。建立主任会议成员指导实践站建设工作机制,对11个镇街适时开展实地督查指导,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基层实践站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基层实践站7个,区级中心实践站10月份将建成运行。

同时,区人大常委会依托现有的“家室站点”代表履职平台,按照设施规范化、工作制度化、活动常态化、运行信息化、服务便捷化“五化”建设目标和有场所、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有活动、有经费“六有”建设标准,在硬件、软件上进一步优化,加快转型升级为基层实践站,不断拓宽代表联系群众、群众联系代表、代表开展活动的载体和渠道。

创新联动工作机制,发挥站点功能作用

在建好实践站和各类代表履职平台的基础上,鸠江区人大常委会创新联动工作机制,主任会议成员结合“两个联系”带头进站,主动倾听民意、回应关切;各工委带重点议题进站开展调研、座谈,了解群众真情实感;服务和保障代表围绕民生关切和急难愁盼,带主题进站履职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推动“一府一委两院”专业服务进站,直面群众需求解难题,让实践站从“静态站点”变为“动态参与”的桥梁和纽带,真正用起来、活起来。同时,持续完善代表履职评价机制,对代表进站联系群众、汇聚民智、参与基层治理等活动进行详细记录,不断提升代表履职质效。今年以来,共组织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进站116人次,接待群众639人次,收集意见建议518件,已帮助解决问题417件。特别是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期间,区人大常委会将实践站作为开门教育的主阵地,班子成员共进站开展开门教育活动16次,收集问题、建议35个,已帮助解决22个。

广泛汇聚民智民力,推深做实民生实事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聚力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结合上级人大部署安排,制定出台《鸠江区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实施办法》,建立“双通道”项目征集机制,让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更多更深地参与到民生实事项目的征集、筛选、决定、实施、监督各个环节中来,使政府决策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高度融合,生动诠释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真谛。2023年启动镇级票决制工作,2024年实现4个镇全覆盖,2025年票决实施镇级民生实事项目共27个,投资金额达7亿。今年,实现区、镇两级票决制全覆盖,区人大上首次票决产生区级民生实事项目10个,投资金额7997万元,涉及教育、医疗、交通、养老、环境整治等多个民生领域。同时,探索推进街道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在官陡、清水、四褐山街道先行先试,建立居民代表会议制度,让更多的居民群众参与到街道事务的管理和监督中。目前,官陡街道第一届居民代表大会已顺利召开,票选产生2025年街道民生实事项目8个,投资金额984万元。

为扎实推动票决项目落地见效,区人大常委会开展“票决项目监督主题年”活动,督促区政府明确分管领导、责任部门、时序进度及资金保障,下发《2025年鸠江区政府民生实事票决项目实施情况监督方案》,实行“一季一联系”“半年一督查”“年中一视察”“全年一评议”全过程推进机制,并联合区监委全程跟踪项目进度和落实效果,确保民生实事项目真正惠及于民。上半年,主任会议专题听取票决项目进展情况,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专题调度推进票决制工作,目前,2025年票决的10个民生实事项目已完成4个,正在推进的6个。

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打造特色实践品牌

区人大常委会支持引导各镇(街道)结合自身优势和工作实际,在站点功能拓展、活动形式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不断丰富基层民主实践形式。

官陡街道将实践站与基层立法联系点有机融合,设置法官工作站、检察官工作站、工会法律服务工作站,常态化开展法治教育和服务,打造全市首家以普法宣传和立法联系为鲜明特色的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站。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征求立法意见建议等活动5次,有效推动了相关条款修订,切实发挥了民意“直通车”的关键作用。

湾里街道积极探索代表联系群众、服务企业新方式,创新提出“245”为民服务工作法,通过搭建“与民对话”“与企对话”2个沟通平台,围绕群众关注的物业管理、小区改造、环境整治等问题,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并按照轻重缓急划分为4类处理,运用网格办理、党委协调、民主协商、吹哨协办、项目认领5大方法解难帮困,凝聚街道社区、物业、共建单位等多方力量,形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合力;依托企业人大代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同时与企业签订共建协议,建立街企联建、志愿服务等共计10类、26项便民服务资源清单。

沈巷镇探索实践“混合编组、多级联动”模式,按农业、经济、文教卫三大领域编组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建立“企业直通车”机制,组织经济领域人大代表常态化驻站履职,推行“企业诉求一口受理、分类转办、限时反馈、结果评价”全流程线上跟踪,专人负责督办协调,打通为企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坝镇创新“1345”工作机制,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一心”理念,引导代表回答好“为什么选我、如何当代表、怎样为人民”三问,围绕更好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搭建学习、活动、服务、创新四个平台,实现联系群众全覆盖、汇聚民智全方位、依法履职全链条、聚焦主责全过程、数字赋能全天候“五全”功能。同时,依托实践站实行代表驻站接待制度,将每月的最后一个周五设为“人大代表驻站接待日”,让代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结合镇人大代表的行业专业,成立征地拆迁、社会治理、乡村振兴、预算监督4个代表专业小组,进一步推动和拓展基层人大监督工作。今年以来,共接待群众100余人次,开展调研座谈等活动3次,深入基层走村访企19次,收集代表建议213条,涉及镇职权范围的全部办理结束。

汤沟镇构建“1+3+6”基层民主实践体系,依托实践站织密“镇、村、自然村”三位一体的全覆盖服务网络,围绕党委决策部署、群众所期所盼,组建和美乡村人大代表服务团,成立6支人大代表服务队,今年以来开展“代表接待日”、走访入户等活动103次,围绕重点项目建设、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提升等领域开展议事协商活动28次,收集群众反映的基础设施改善、便民服务优化等民生“微实事”诉求167件,开展普法宣传等各类活动17次,将基层民主实践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包琪)


责任编辑:韩利

人大代表人民民主求真务实时政人大常委会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