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自带手提袋旅游更环保、更方便!”
“做好小区垃圾分类,环境更美,您说是不是?”
……
在全国生态日(8月15日)之际,四川华蓥市法院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作用,组织“蓥火虫”法治宣传小队,走进景区、社区、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普法宣传活动,让生态保护意识深入人心,为华蓥的绿水青山增添法治注脚。
进景区:守护山水“青绿本色”
在石林景区游客中心广场,法院干警结合真实环资案例及景区珍稀动植物知识,向游客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和非法狩猎等法规,警示破坏生态资源的严重后果,呼吁“赏景守法,游玩守线”。
“华蓥山植被覆盖率超95%,珍稀植物众多,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请游客共同守护原貌,避免触碰法律红线。”干警现场提醒道。
同时,干警还对景区餐饮、民宿等商户进行“法治体检”,重点关注污水排放、一次性用品使用情况。针对发现的垃圾混装、使用不可降解餐具等问题,干警提出改进建议,引导商户践行“无废景区”理念。
进社区:共筑环保“全民模式”
在社区广场,干警们向居民科普垃圾分类、绿色出行、节约用电、认识“白色污染”等实用知识,用身边事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水多用、节约用电能省下真金白银;理性购物、自带购物袋可减少浪费、节省开支……
干警们还详细讲解了环境污染的危害、法律责任以及保护环境的长远意义,号召居民关心生态、参与环保,共同建设绿色家园。
进企业:引领发展“低碳足迹”
走进本地企业,干警面向管理人员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倡导绿色办公、无纸化运营,减少纸张消耗;鼓励员工使用节能电器,选择步行、骑行或公共交通通勤,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低碳运营确实能有效节约企业成本。”一位企业负责人在聆听宣讲后表示。法院通过提升员工生态意识,推动企事业单位生产生活方式向节能低碳转型。
华蓥市法院表示,将持续践行“两山”理念,不断创新司法和普法形式,为擦亮华蓥旅游名片、筑牢本地生态屏障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底色与骄傲。(文/白倩 拜志峰,图/王婷 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