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红光街道铁门社区银丰园一区小区建成于1993年,长期以来饱受污水管道破裂、顶楼漏水、供电线路改造滞后、公共设施损坏等问题的困扰,居民对改善居住环境的呼声此起彼伏,2023年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小区环境得到大幅改善。为保障改造成果,社区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模式,引入信托制小区治理理念,通过一系列精心谋划与扎实行动,为小区治理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五步协同”工作法,构建治理新路径
1. 党建引领启征程,把准治理方向舵
铁门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动员社区党员率先垂范,发动居民组建临时管理小组,在老旧院落改造的战场上攻坚克难,协调各方资源,推动改造工程顺利竣工。在信托制导入的关键进程中,社区党委多次组织专题会议,深入解读政策方针,强调信托制对于小区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引领各方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确保治理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行。
2. 自治组织筑根基,激活治理源动力
第一,精心组建强队伍。2024年初,铁门社区广撒“英雄帖”,发布成立功能性自治组织的公告。居民们积极响应,自荐与推荐者络绎不绝,最终20名党群骨干脱颖而出,成功组建治理小组。通过内部建设,治理小组明确分工,清晰职责,规范行动,为小区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第二,积极作为显担当。自治组织成员满怀热忱,积极投身小区事务。在坝坝会上,他们郑重承诺,将竭诚为业主服务。经过深入商讨,精心确定下设管理小组,成员们依据自身兴趣特长各就各位,踊跃参与到小区治理的各项工作中,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局面,为小区治理筑牢了坚如磐石的群众基础。
3. 信托导入赋新能,开启治理新篇章
第一,理念传播润心田。在社区的指导下,耕心社工精心组织多场系列培训会,邀请业内资深专家讲师莅临授课。通过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生动鲜活的案例分析,将信托制物业的概念、原理、优势等撒进居民心田,加深了居民对这一创新模式的理解与认同,为信托制的顺利导入营造了浓厚的传播氛围。
第二,资产盘点明家底。社区邀请专业讲师为党群骨干传经送宝,带领大家深入学习民主协商、物业服务、资产管理等专业知识。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完成小区资产资源的全面盘点,摸清了小区的“家底”,为后续治理工作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撑。
第三,预算探索聚共识。社区趁热打铁,组织召开开放式预算讨论会。居民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共同探讨物业管理预算费用的合理规划。这一过程不仅使居民对小区财务状况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更增强了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促进了居民与社区之间的信任与合作。
第四,民意征集汇民智。社区联合社工机构开展民意征集活动。工作人员不辞辛劳,通过入户走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收集居民意见。居民们积极配合,纷纷建言献策,最终完成230份问卷,为治理决策提供了宝贵的民意参考。
第五,民主决策定方向。小区召开业主大会,对信托制物业管理模式进行表决。大会现场秩序井然,居民们认真行使自己的权利,参与率和同意率均达到规定要求,成功导入信托制物业管理模式,迈出了小区治理创新的关键一步。
4. 物业选聘优服务,提升治理满意度
第一,引导转型谋发展。鉴于原物业服务企业可能撤场的不利局面,社区主动出击,积极与现物业服务企业沟通协商,全力引导其向信托制转型。尽管过程曲折,但社区始终坚持不懈,为小区物业服务的稳定与提升积极奔走。
第二,公开选聘选良才。在引导转型无果后,社区迅速行动,组织业主代表紧锣密鼓地商讨选聘方案。秉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开选聘新的信托制物业公司。通过信托制物业比选路演公开评审会召开,三家物业公司同台竞技。通过精彩的自荐、激烈的答疑、公正的居民打分等环节,最终由居民选出得分最高的物业公司提交业主大会表决,充分尊重了居民的选择权和决策权,确保选出的物业公司能够满足居民对优质物业服务的殷切期望。
5. 文化聚力促和谐,增添治理人情味
铁门社区活跃着多支文化队伍,他们在小区积极组织各类文化活动,用精彩的表演展现小区居民的风采。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如润物无声的春雨,在活动中巧妙引导居民参与小区公共事务治理,增进了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了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为小区治理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氛围。
二、“三力驱动”保障,夯实治理成效基石
1. 内生动力激活:居民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蜕变
通过全方位的宣传培训、精心培育的自治组织以及丰富多彩的居民参与实践活动,居民对信托制的认知水平提高,参与能力也日益增强。居民们逐渐意识到自己是小区治理的主人翁,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如星星之火燎原而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区事务的决策与管理中,实现了从“要我治理”到“我要治理”的转变,为治理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2. 专业外力支撑:专业力量为治理“保驾护航”
社区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成都耕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整合治理资源,邀请物业专家、社会组织等专业力量参与小区治理。这些专业人员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在资产盘点的细致入微、预算制定的精准科学、物业服务优化的高效专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 协同合力保障:多方携手奏响治理“交响曲”
在银丰园小区的治理过程中,在党建引领下,社区党委、自治组织、居民、物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紧密团结,协同合作,形成了强大的治理合力。在老旧院落改造艰苦过程中,在信托制导入的关键节点上,在物业选聘的重要环节里,各方充分沟通交流、密切协作配合,共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治理难题,如同一股拧成绳的力量推动着小区持续健康发展,共同谱写了一曲和谐共生的治理“交响曲”。
三、主要启示
(一)环境改善展新颜
经过老旧小区改造,小区环境焕然一新。顶楼漏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居民不再为雨天发愁;污水管道修复如初,排水畅通无阻;供电线路改造顺利完成,用电安全有了保障;公共设施焕然一新,车棚等得到妥善维护和启用,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而信托制小区治理推动居民全面参与,让改造后的公共设施、环境得到可持续维护保障。
(二)居民意识大提升
居民对小区治理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参与意识大幅提高。从过去对小区事务的漠不关心,到如今主动关注小区动态,积极参与决策讨论,踊跃投身志愿服务,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成为小区治理的强大力量源泉。
(三)治理模式显实效
银丰园小区的信托制治理模式为其他老旧小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范例。其在提升老旧小区治理水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方面的显著成效,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意义和广泛的推广价值。(成都耕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