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全球青年创新者齐聚上海

新一届“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名单揭晓

2025年09月23日 10:44:59 中国城市网王迪

中国城市网上海9月23日电(记者王迪)9 月 22 日,2025科技青年论坛 Meet the TR35 Summit 2025 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TR35)亚太区发布仪式在上海举行。

本届论坛由《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主办,上海水木络绎科技人才发展创新中心、上海水木络绎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作为2025浦江创新论坛(第十八届)的“创新环境”专题论坛之一,Meet the TR35 Summit2025聚焦青年人才,面向全球展现亚太地区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软实力。本届论坛以“共存·共生·共创”为主题,不仅描绘了未来科技发展的三重愿景,更是全球青年科技人才的行动指南。活动现场吸引了 70 余位来自全球的青年创新者、科学家、产业领袖和投资人等业界代表,共同探讨前沿科技的发展方向与未来图景。

活动伊始,《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执行主编 Amy Nordrum 代表主办方发表致辞。她分享了TR35评选的背景与意义,介绍了TR35评选的严格流程与国际视野,并向入选者致以祝贺,鼓励大家从青年创新者的奋斗与成就中汲取灵感,共同应对全球挑战。随后,昌平实验室副主任、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理事长金勤献在致辞中表示,青年科学家是创新的核心力量,代表着未来的希望,TR35评选正是为了发现和表彰这些敢于探索、勇于突破的青年领袖。

image.png

首场圆桌“全球创新生态”由《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联合出版人陈禺杉担任对话主持人,圆桌邀请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人类遗传学研究所研究主任、法国科学院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成员 Giacomo Cavalli,美国朗泽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Jennifer Holmgren 和金勤献展开讨论。

第二场圆桌“成为创新者”则聚焦青年科学家如何在不同文化与政策环境中开展创新实践。本场圆桌由 Amy Nordrum 主持,复旦大学研究员商珞然,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 Ady Suwardi,香港大学讲席教授方绚莱,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斯捷潘诺夫物理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物理数学与信息学系青年科学家委员会主席 Darya Vasileuskaya 展开对话。

image.png

现场,2025年“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入选名单正式公布。入选的 35 位青年创新者,涵盖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技术等前沿领域。他们凭借卓越的早期成就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潜力,从数千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陈禺杉指出,没有哪一个国家或个人能够单点解决复杂挑战,唯有协同整合,才能实现互利共赢。这些创新者们通过跨区域、跨学科、跨产业的合作,展现了“共生、共存、共创”的亚太创新生态。

当日下午,围绕“颠覆性创新技术”议题,香港理工大学计算机及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杨红霞,奥塔哥大学教授 Debbie Hay,韩国科学技术院教授 Yong Jeong分别就自己领域的最新进展作主旨演讲;围绕“创新生态构建与应用”议题,“硬科技”理念提出者、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大湾区大学工学院院长及讲席教授王煜,瀜矿科技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周小舟分别作主旨演讲。

image.png

与此同时,每位新晋 TR35 亚太入选者就各自的研究工作进行了3分钟分享,青年科技工作者们展示了在AI、材料科学、能源可持续等前沿领域的最新突破。

在圆桌“颠覆性创新技术”上,复旦大学研究员施立雪与新一届TR35入选者代表武庆庆、刘灿、杜少雷,围绕个人科研动力与使命、前沿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的挑战、亚太区域合作的机遇与瓶颈、技术伦理与创新责任,以及未来十年的科技愿景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随后,在圆桌“创新生态构建与应用”上,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上海创智学院全时导师戴国浩与新一届TR35入选者代表高飞、朱可人、Inseung KANG,一起探讨了技术专家向生态推动者的角色转变、科技如何贴近人性需求、前沿探索到落地应用的路径、跨学科合作的价值与挑战,以及创新生态的构建与完善等话题。


责任编辑:乔妙妙

科技生物技术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始祖鸟道歉信,海内外版本不一致!

“中国城市报”微信公众号

淡季不淡,九月迎错峰游“黄金窗口期”

“中国城市报”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