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组织社区退休老干部党员开展文艺活动。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新城社区党委与建昌县脑科医院联合开展义诊活动。
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社区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关键枢纽。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以抓实社区党建工作为引领,凝聚多元力量、创新治理模式,推动基层治理从“行政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用“红色动能”绘就社区治理新画卷。
头雁引领强队伍
凝心聚力促提升
凝聚党员力量,让组织生活丰富起来。从事社区党建工作10余年的建昌县新城社区党委书记范洪健常说:“社区党建不是‘纸上谈兵’,得让党员知道‘组织就在身边’。”新城社区曾面临党员老龄化严重、组织生活参与度低的难题,范洪健带着“两委”成员挨家挨户“敲门问需”,发现老党员们不是不愿意参与,而是担心活动形式老套、脱离实际。社区党委将收集到的意见向上级党组织反馈,经乡镇党委研究并广泛征求党员意见后,在各社区逐步推广将党课搬到“家门口”,在小区凉亭、党员家中开“板凳会”,结合社区停车难、飞线充电、室内消防等具体问题进行研讨,让理论学习更具针对性。党员们普遍表示:“这样的党课听得懂、更记得牢。”为丰富党组织生活,建昌县积极开展“光荣岁月五十载、丹心向党迎七一”“振兴再突破、银龄再行动”“用温暖守护、让微笑绽放”“白海豚妈妈在行动”“消防安全大家谈”等特色党日活动,推动党员从“被动参与”到“主动担当”,既增强了组织凝聚力,又将初心使命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
开展综合培训,让队伍能力提升起来。建昌县选取责任心强、群众基础好、创新意识强的社区“两委”委员,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邀请应急、消防、住建、政法等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开展专题讲座,不断提升社区骨干理论素养。参加“社区治理创新”专题培训后,社区骨干将学到的“议事协商工作法”运用到社区日常工作中,妥善解决50多起矛盾纠纷,切实提升居民满意度。同时,建昌县全面提升社区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推动其专业化发展。2023年以来,已有47名社区工作者取得社工职业资格认证,其中22人获得中级证书,专业社工队伍不断壮大,为社区治理现代化注入专业动能。
抓实标准规范,让“大党建”体系建立起来。注重整合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各类党建资源,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由乡镇社区党组织的“独角戏”转变为区域内各类党组织的“大合唱”,推动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构建城市党建新格局。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通过社区微信群、居民意见箱等渠道收集居民需求,建立需求清单,协调共建单位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支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社区每月收集居民诉求和建议,能当场解决的“立刻办”,需要与其他单位沟通的“协调办”,确保居民需求及时处理,今年以来已解决民生问题237件。
齐抓共管凝共识
精准施策解民忧
银发力量添活力,奏响幸福“交响曲”。为进一步发挥老年人余热,建昌县依托离退休老干部先后组建了新城社区艺术团、金海社区秧歌队、建东社区老干部合唱团等7支文艺队伍。每逢重要节日,老党员、老干部精心排练歌曲、舞蹈、戏曲等多种形式的节目,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积极宣传党的好政策,营造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同时,建昌县结合离退休老干部思想觉悟高、经验丰富、熟悉社区居民的优势,引导他们参与到邻里矛盾纠纷化解、环境监督整治、消防安全检查等社区治理工作中。
网格管理精细化,服务触角“再延伸”。网格员每天进行日常走访,每月至少完成1次网格住户走访全覆盖,将走访情况及网格内重点人群排查情况纳入优秀网格员评选推荐考核标准。在今年开展的社区网格微治理行动中,网格员牵头解决群众反映的停车难、路灯不亮、夜间噪声等问题500余件,切实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同时,建昌县全面推进微网格建设,社区“两委”成员兼任网格长,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有序开展常态化巡查走访工作。网格员围绕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居民诉求等多方面征询意见建议,累计巡查走访1300余次,收集问题诉求112个,有效解决率达100%。
新业态群体赋能,提升治理“薄弱项”。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快递员、外卖小哥等新兴领域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这些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的“流动大军”中,也有不少党员骨干。建昌县创新实施“党建+网格+服务”融合模式,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先后选派6名党建指导员入驻快递和外卖行业,吸纳30名快递员、外卖小哥担任兼职网格员,发挥其“移动探头”的灵活优势,填补社区治理盲区,实现问题隐患“早发现、快处置”。同时,建昌县在“红色物业”建设领域持续发力,选派23名党建指导员下沉到物业服务企业,新成立4个“红色物业”党支部,推动物业服务从“收费管理”转向“治理参与”,实现党建工作与行业服务同频共振。
搭建平台提质效
“指尖服务”惠民生
民生消息“无死角”,政策通知“零延迟”。传统公告栏贴通知,居民知晓速度较慢;2020年开始逐步依托微信群搭建网络服务平台,受理群众诉求,发送各类通知、动态等,群公告有效阅读量超90%。2024年8月建昌县遭遇特大洪水,建凌社区通过微信群实时发布暴雨预警、积水路段照片,社区党委书记在短时间内集结30名党员志愿者到岗,仅用40分钟就组织完成了低洼地带人员车辆疏散和排水抢险工作。社区将微信群按网格分组,每个群设信息员。居民家里出现水管爆裂、电路故障等问题时,物业维修群管理员通过发送实时定位和现场视频的方式,维修工15分钟内即可到达现场;老年服务微信群每周推送义诊时间表、助餐点菜单、文艺活动计划表,老人的子女可远程查看;上班族可在快递代收群里联系超市售货员帮忙代收快递,下班后即可取走。这种分类化、精准化的信息传递方式,让社区各类通知消息从“广而告之”变为“精准直达”。
寻求帮助找资源,服务从“跑断腿”变为“点指尖”。建昌县社区“邻里帮”微信群里,每天都有暖心故事。刚刚退休的居民李女士在群里求助:“谁有时间帮我用智能手机认证一下养老保险?我女儿在外地赶不回来,谢谢邻居们。”五分钟后,一名年轻邻居主动帮忙完成身份认证;居民张先生在微信群里联系社区民警:“无犯罪记录证明在哪开具?我儿子政审要用。”社区民警回复:“下载辽宁公安APP,在‘证明出具栏’就能自行申请。”居民在群内分享菜市场特价信息、提醒邻里收衣物、组织旧物置换活动,让“找资源”的过程变成了“建链接”的契机。这种邻里互助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实际困难,更让社区充满了温情。
线上议事解难题,角色从“旁观者”变为“当家人”。社区依托党建平台搭建线上议事厅,居民可通过微信群、小程序参与小区事务决策。老旧小区改造时,党员带头在群内发起方案征集,居民线上“晒需求”“提建议”,从垃圾箱位置、停车位划定到绿化带设置逐一讨论,原本僵持的矛盾在云端协商中轻松化解。在小区绿化带改停车位的议题中,党员制作可视化方案图,居民在微信群里反馈想法和顾虑,最终形成兼顾各方诉求的改造计划。线上议事打破了时空限制,让居民从“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变为主动献策的“当家人”。如今,社区充电桩安装、垃圾分类点选址等民生实事,都能通过线上平台广泛收集民意,实现“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让社区真正成为“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暖家园。
《中国城市报》(2025年07月14日第2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