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温馨社区开办“四点半课堂”。
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龙腾街道富民社区“绣娘手工坊”的“绣娘”钩织向日葵花毯。
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紧密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坚持以“抓队伍、强阵地、提效能、优服务、惠文化”为核心抓手,系统谋划、整体布局,全力统筹推进社区建设工作,确保建设成果全领域、全维度过硬达标,切实打造居民满意的幸福家园。
精耕细作强队伍
筑牢社区治理人才根基
社区工作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干部人才是推动社区治理、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关键力量。南票区围绕2026年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提前布局社区基层干部队伍优化升级,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精准落实组织意图与充分尊重民情民意有机统一。
创新模式清底数。全区周密部署、系统推进,创新性地以“风清气正、底数清晰、台账清楚、资格审清”的“四清”工作模式为抓手,对现任社区基层干部队伍进行全面梳理与精准画像。通过系统摸排干部的年龄梯次结构、实际履职效能及过往表彰奖励与纪律处分情况,构建起精细化、动态化的人才信息数据库。
畅通渠道育骨干。着力构建“专职网格员—‘两委’成员—社区副职—社区正职”四级成长链,进一步拓宽并畅通社区干部晋升成长渠道和发展空间。截至目前,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拟继续提名“两委”人选79名,储备社区“两委”班子后备力量49名,12名专职网格员拟提名为社区“两委”成员意向性人选,6名社区“两委”成员拟提名为书记、副书记人选。
严把关口保公正。持续完善“街道初审+部门联审”双重审查体系,联合纪检、公安、民政等多部门,对换届人选进行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的资格联审,构建从人选推荐酝酿、资格条件审查到最终选举产生的全过程监督闭环,以铁的纪律要求和规范严谨的操作程序,全力保障换届工作的公平公正与平稳有序进行,让广大社区干部干事创业更有干劲、职业发展更有奔头、服务群众更有激情。
情系“一老一小”
打造全龄友好服务阵地
社区党群服务阵地是连接居民需求与公共服务的“实体枢纽”,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将便民服务、文化活动、基层治理延伸至群众身边。南票区高质量建设“家门口”党群服务阵地,坚持盘活社区闲置资源、补齐弱项短板、打造特色品牌。
汇聚资源强支撑。系统梳理并激活社区内的长期闲置的资源,深度整合辖区内政府部门、驻区企事业单位、民办医院、律师事务所等社会各界力量,成功盘活了包括闲置房屋、凉亭、廊道、小公园、广场在内的85处公共活动空间,并充分挖掘利用文化遗产、历史古迹及文化活动等宝贵文化资产。同时,积极吸纳涵盖退役军人、教师、医生、党员志愿者、热心居民、手工艺人、知名人士等多元背景的47位人才资源。
聚焦需求优功能。针对社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精准施策“抓两头、带中间”,培育6个金银铜牌“幸福新社区”。深化“三个一批”建设成效,聚焦“一老一小”核心需求优化服务功能,成功打造兴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共享客厅”、兴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跃动空间”,望海社区党群服务阵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6个特色服务载体,有效提升了党群服务阵地的整体效能与覆盖面。
塑造品牌提品质。大力弘扬“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理念,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一社区一特色一品牌”为引领,积极打造“有难大家帮、有忧大家解、有事大家担”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匠心打造“积分超市”“邻里百宝箱”“邻里手工坊”等10个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特色品牌项目,居民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主力军”,“社区是我家”的共识日益牢固。
聚焦“接诉即办”
提升基层治理响应效能
“接诉即办”是基层政务服务的“快捷键”,以迅速响应和即时办理,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南票区健全和完善“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基层治理响应效能。
精准摸排全覆盖。构建“信息化+铁脚板”动态巡查体系,网格员通过“日巡查+月走访+季排查”立体化摸排,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空巢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五类群体落实“五必访”,动态更新人员、问题、治理“三本台账”。通过走访,已及时救助富民社区家中昏迷老人1名,为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解决助餐送药、课业辅导等急难愁盼问题60余件次,纳入动态管理的2100余名特殊群体实现党的关怀全覆盖,切实把服务触角延伸至城市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畅通渠道快响应。搭建线上线下多渠道诉求受理平台,实体意见箱与微信工作群反馈并行,拓宽问题收集渠道,在全区增设80个征求意见箱。实行“137”问题办结工作法,即接到诉求后,1个工作日内必须主动联系居民,能及时答复的当日进行答复;3个工作日回应居民诉求,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在3个工作日内给出解决方案或解决措施;7个工作日内办结回访,确认办理结果和居民满意度,确需延期的,需说明原因并明确办结时限。
考评驱动促转型。创新“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三维考评体系,每半年评估网格效能,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型,实现民生服务精准直达基层末梢。截至目前,全区13个社区共计受理诉求1800余件,响应率100%,解决率提升至95.3%。打造望海社区、安民社区、温馨社区等“零投诉网格”示范点3个,社区为民服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
暖心服务聚合力
推动志愿服务提质增效
社区志愿服务是基层治理的“柔性杠杆”,以点滴善举汇聚社会正能量,促进邻里和谐,激发社区发展活力。
多元组建强队伍。南票区积极构建多元化志愿队伍体系,健全志愿服务机制,将志愿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等资源打造标准化站点,重点培育骨干力量,引导专业志愿者下沉,吸纳各方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专业社工+志愿团队”协作模式。
精准对接优供给。建立“线上+线下”双渠道,精准掌握群众所需所盼。线上抓覆盖,借助智慧党群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充分征集民意;线下抓精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网格服务站、爱心驿站等,广泛设置群众“微心愿”点单墙,建立需求清单,深化品牌服务,推出“志愿维修”“健康社区”等民生项目,组织新就业群体每月至少到社区为居民提供1次专业志愿服务。
整合资源创品牌。精准梳理辖区“爱心”商户志愿服务目录,共设立爱心义剪、磨刀服务、义务维修、手机贴膜等110多个志愿服务项目。目前,社区注册志愿者已达350余人,年度服务时长超过1000小时,孵化培育社会组织12家。“爱心敲门”行动累计服务独居老人120户,“在职党员进社区”组织890余名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通过“微心愿”认领、结对帮扶等载体,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20余件,形成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实现社会参与率、服务专业度、群众满意度同步提升。
文化浸润心田
绘就幸福社区生活画卷
社区文化生活是邻里情感的“黏合剂”,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纽带,让社区成为充满人文温度与归属感的共同家园。
资源共享促和谐。南票区立足社区文化资源,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常态化组织开展“经典诵读”“家风故事分享”“缅怀革命先烈”等活动,引导居民深切感悟“孝亲敬老”“谦和守礼”等传统美德,以文化人,结合本社区人群特点和历史传统,制定居民“都认可、能理解、可践行”的社区公约,培育文明新风。
丰富活动聚民心。推动辖区学校、体育场等设施资源共享,完善惠民服务网络,助力构建和谐邻里关系,营造安定有序的社区环境。以传统节日为载体,组织敬老文艺汇演、广场舞大赛等全民参与活动,同步融入理论宣讲、道德讲堂等实践内容,构建“月月有主题、周周有亮点”的服务体系。在群众“家门口”搭建起缤纷舞台,每年平均举办“文化进万家 邻里文化节”文艺汇演、非遗茶韵嘉年华、敬老爱老文化节、“送戏进社区”等各类文艺惠民演出30余场。
多元供给润心田。以全民“互动”增活力为主题,开展紧扣群众需求的篮球赛、广场舞展示、健步走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体验和惠民服务活动,满足不同年龄群体的多样化文化需求。以文明“领航”添动力为主题,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举办理论宣讲、道德讲堂等活动,为民众提供一站式、沉浸式的文明实践体验。通过多元文化供给与全龄互动体验,形成“文化惠民到身边、文明实践润心田”的社区生态,打造既有文化厚度又具人文温度的品质生活圈。(记者杜英姿、郭文治、孟航、李彤彤、李静雯综合报道)
《中国城市报》(2025年07月14日第2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