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快递员孙凤婷、李莉在铁热克提乡白哈巴村通过马拉爬犁为村民送快递。
哈巴河县委组织部供图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实施新兴领域党组织孵化攻坚计划,通过扩大组织覆盖、强化服务保障、促进作用发挥,着力打造“小蜜蜂”快递行业党建品牌,不断绘就党建引领快递行业高质量发展“骑”迹“蜂”采。
多元联动
让党的组织建起来
“2019年9月,我们组建了快递行业党支部,构建了‘1+5+N’组织构架,即1个行业党支部、5个蜂巢班组,以及N个城区示范户和边境驿站党员示范岗,将党组织网络覆盖到78个片区配送站、边境快递网点和村(社区)石榴籽服务站代收点。”哈巴河县快递行业党支部负责人说。
纵向上,构建上下联动的快递行业党建工作机制,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两新工委具体实施指导、属地主抓、行业协管的党建工作责任制,打通交通运输、邮政管理等多个单位的职责边界,出资金、给政策成立快递行业党支部。横向上,推动党组织嵌入企业管理架构,建立党组织与管理层共同学习、重大事项协商等制度。
“针对快递员工作地点分散、流动性大、群体归属感不强导致的管理难等问题,推行‘新老传帮带’模式,建立‘支部班子结对流动党员、党员结对青年骨干,带业务带思想’的‘双结双带’制度,结成帮带对子。同时,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实现快递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哈巴河县非公有制经济综合党委书记韩伟说。
精准服务
让各方力量聚起来
从普通快递员到快递片区负责人,党员李强是哈巴河县“双向培养”机制的受益者之一。通过党组织的管理培训和技能提升课程,李强不仅考取了物流管理师证书,还带领团队创下连续18个月“零差评”的纪录。“是党组织的信任让我有了新目标,现在我也想把经验传递给更多同事。”李强说。
目前,哈巴河县已有3名新就业群体党员成长为企业管理骨干,4个“党员示范岗”和12名“行业标兵”带动服务质量全面提升,6年“零投诉”的行业口碑背后,是党支部3万余元培训资金投入的坚实支撑,80%从业者持证上岗,快递包裹的“最后一公里”正加速变成“最暖一公里”。
为做好快递从业人员的服务工作,哈巴河县统筹市监、工会、妇联等部门资源,在县域内设置7个“暖蜂驿站”,为商圈内新就业群体提供“蜂群交友”、便捷餐饮、“暖蜂义剪”等暖“新”服务,增设12项个性化服务。针对快递行业的薪资纠纷、不合理处罚等问题,快递行业党支部联合司法局推出“诉求直通车”机制,梳理形成17项“诉求清单”,通过义务法律咨询与调解服务,累计为快递员解决23件急难愁盼问题。一名从业多年的快递员感慨:“以前遇到问题只能自己扛,现在有了党支部和法律团队的帮助,心里踏实多了!”
搭建平台
让作用发挥实起来
30公里外的齐巴尔镇牧业转场点,快递员张野正往摩托车上捆扎包裹。除了待取的14件快递,他还装着给牧民的降压药和两袋儿童绘本。“上周刚帮哈德力别克大爷把3只羊羔通过邮政冷链发到乌鲁木齐,老人家攥着运费补贴直说谢谢。”张野笑着拍了拍车座上的“红色服务队”袖标,沿着额尔齐斯河岸的牧道疾驰而去。
在哈巴河县,快递行业党支部与邮政、村委会和本地电商合作,在7个乡镇65个村备案设点,探索“快快合作”“快邮合作”模式,围绕沙棘、牛羊肉等农产品,建立产、供、销、寄渠道,打通“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通道,年寄递量达25万件,寄递农特产品1.24万件,配送成功率达95%以上。结合边境牧民转场、居住偏远、人员流动等特点,党支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村党群服务阵地、转场定居点、积分超市、石榴籽服务站等场地设置边境快递投放站(点)17个,党员带头成立“马背上的红色服务队”,为7000余名边境牧民提供服务,累计投件3.32万件,让偏远乡村的群众感受到温暖。
同时,哈巴河县快递行业党支部充分发挥快递员“熟门熟路”和“一线探头”优势,发动4名党员职工带动引领27名青年快递员兼职村(社区)网格员,通过“随手拍”“随手报”,累计提供信息线索185条,为独居老人、残障人士代购物资300余次,成为“先锋能手”,变身“服务能手”,转型“治理好手”。
《中国城市报》(2025年07月28日第3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