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亭书法作品《望岳》。
张仲亭书法作品《礼运大同篇》。
艺术家简介:
张仲亭,1947年生于山东济南,长期致力于书法的探索和研究;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济南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
张仲亭自幼与书法结缘,六十余载笔耕不辍,从传统经典中汲取养分,于笔墨间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张仲亭在楷、行、草等多种书体上皆有造诣,尤其以楷书和行书最为人称道。他的楷书取法晋唐,上溯“二王”,并将钟繇的古朴、王羲之的遒美、颜真卿的端庄、欧阳询的险峻等诸多元素熔于一炉,形成了大气厚实而又不失雅逸之趣的风格。其楷书笔画规整,结构严谨,点画之间呼应连贯,展现出一种秩序之美。但这种严谨并非刻板书写,而是在规整中蕴含着灵动的变化,在端庄中透露出活泼的气息,仿佛赋予了文字生命。
在行书方面,张仲亭借鉴苏轼、黄庭坚的笔法,将苏字的丰腴、黄字的舒展融入自身创作。他的行书线条流畅,笔势连贯,收放自如,宛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洒脱。下笔时,或轻或重,或缓或急,节奏韵律感十足,仿佛在纸上奏响一曲优美的乐章。在字形结构上,他巧妙地运用疏密、大小、开合等对比关系,使作品充满了变化和动感,既遵循传统的书法创作法则,又展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让人在欣赏时能够收获一种既熟悉又新颖的审美体验。
张仲亭的书法作品题材广泛,涵盖了诗词歌赋、经典文献、名言警句等多个方向。他书写的杜甫诗《望岳》堪称经典之作,也是其成名作。在这幅作品中,他以行书书写,笔墨苍厚雄浑,刚柔相济。运笔时,时而铿锵有力,展现出泰山雄伟巍峨的气势;时而如小溪流水,细腻地描绘出泰山的神奇秀丽。笔锋的走势与诗句的意境完美融合,将诗人勇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胸襟抒发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这幅作品曾在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大碗幕”上显著展示,成为张仲亭书法艺术的代表符号之一。
除了《望岳》,张仲亭的小楷作品同样令人瞩目。例如他书写的全本《论语》,用小楷在60多米的长卷上完成,精致规范,尽显正大气象。小楷字体虽小,但每一笔画都交代得清晰明了,一丝不苟。张仲亭的小楷既有传统小楷的正真规范,又糅合了“二王”行书的流利艳美,呈现出气息通透而趋向于动态的美感。
张仲亭出生于山东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积淀为他的书法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同时,张仲亭还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儒家的“仁”“礼”思想、道家的自然观念等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他以书法为载体,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传递给更多的人,让人们在欣赏书法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他在曲阜尼山圣境大学堂创作的《论语仁句选录》,将孔子关于“仁”的论述以书法的形式呈现出来。书法与哲理相得益彰,中华艺术与儒家思想交相辉映,让观者得到了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享受。
进行书法创作六十余载,无论是在繁忙工作间隙,还是在退休之后,张仲亭一直紧握手中的毛笔,挥洒心中的热爱。他通过不断地临帖,汲取古人书法的精华,同时又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将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情感融入到书法创作中,使作品具有了独特的韵味和内涵。
除了亮相展览和各类文化空间,张仲亭的作品还出现在多个名胜景点中,如泰山碧霞祠的对联、曲阜论语碑苑的石刻等。这些作品不仅对地方特色景点起到了文化层面的点缀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艺术家对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初心和坚持。
《中国城市报》(2025年08月04日第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