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高唐县:构建“微循环”基层治理体系

2025年08月12日 10:47:03 中国城市报记者杜英姿、郭文治、孟航、李彤彤、李静雯综合报道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鱼邱湖街道光明社区通过开设社区创意市集售卖剪纸作品,将所得收益注入社区基金。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人和街道金兴社区“红邻导师”围绕“全面助力孩子迎战高考”主题为家长举办家庭教育讲座。

近年来,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聚焦城市基层治理中“小区与社区治理节奏不同步、资源联动不共频”等难题,探索构建以小区、社区为单元,通过党建引领、资源联动、服务闭环,实现“小区经验辐射社区、社区资源反哺小区”的“微循环”基层治理模式,有效破解基层治理堵点,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向纵深发展。

建强“红邻”队伍

壮大治理力量

围绕全面建强基层治理力量,高唐县创新选派退出领导岗位的党员干部到居住小区担任“红邻书记”,发挥他们在居住小区情况熟、人员熟,且自身素质高、能力强等优势,引领带动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小区治理,推动治理水平蝶变升级。

打好选育“组合拳”。围绕政治素质、服务意识、群众工作能力等6个方面、12条资格标准,采取个人报名、党组(党委)推荐、组织审核的程序,选派34名退出领导岗位或退休的党员干部到居住小区担任“红邻书记”。通过定期召开“红邻论坛”、组织“红邻书记”到优秀小区观摩学习等方式,为“红邻书记”搭建互相学习、交流借鉴的平台,进一步开拓工作思路、改进治理方法。

明确职责“任务书”。编印《“红邻书记”工作纪实手册》,进一步明确“红邻书记”工作职责和内容,对“红邻书记”个人履职情况实现全程纪实。开展履职践诺活动,指导“红邻书记”围绕小区公共资源清收、基础设施改造、物业服务升级等工作亮出承诺,明确推进举措及完成时限。目前,已协调解决小区道路硬化、停车位规划等民生事项60余项,规范清收小区公共收益50余万元。同时,按照“办公相邻、工作相近、人数相当、资源相融”的原则,以“红邻书记”居住小区为中心,以党组织联建辐射带动周边小区实现治理同抓、服务共享,推动小区同步协调发展。

织密关怀“保障网”。强化资源保障,依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整合社会工作、政法、住建、资规、司法、执法等多部门资源力量,集中下沉小区,助力“红邻书记”解决治理难题。强化经费保障,按照每人2万元标准拨付工作经费,用于小区日常管理、为民服务等支出。落实政策激励,对工作成效显著、群众满意度高的“红邻书记”,在职级(等级)晋升、“两代表一委员”推选中优先考虑。每年评选表彰“最美红邻书记”,并择优选拔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目前,已有8名“红邻书记”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

汇聚多元力量

推动治理联动

高唐县聚焦丰富议事平台载体、提升社区阵地人气,以“红邻书记”工作模式为抓手,开展“百业携手·红邻暖心”行动,汇聚法律、医疗、教育、商家等多元红邻力量,以精细化服务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组建专业服务队伍。统筹司法、综合执法、公安等部门选派法律工作者、执法人员、公安民警组建“红邻顾问”团队;整合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疗资源,选派内科、外科、妇产科等科室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组成“红邻医生”坐诊团队;招募社区内在职及退休党员教师、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专家、最美家庭家长,组建家庭教育师资队伍;面向辖区电器维修、废品回收、家政服务、室内装修、大件搬运、宠物医疗等社会商家征集合作意向,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优质企业商家并纳入资源库……一支支专业化、特色化的服务队伍在社区活跃起来。目前,已组建由21名法律工作者组成的“有事来聊”司法服务队伍、100余名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组成的坐诊队伍、50余人组成的家庭教育队伍,成功对接社会商家60余家。

搭建多维服务阵地。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整合空间资源,搭建起司法调解室、城管工作站、社区警务室“三位一体”的“有事来聊”议事平台;规划候诊区、诊疗室等功能区域,为坐诊服务提供专业场所;完善多媒体设备,打造 “红师润邻”家庭教育课堂;面向企业商家,设立“红商助邻”服务咨询台、企业展示区。在开展服务方面,聚焦物业服务管理、公共收益清收、维修资金使用、民事纠纷等小区常见问题,由“红邻顾问”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并深入小区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各医疗机构在常规坐诊基础上,结合自身专科优势同步开展针灸推拿、早教体验等特色医疗服务;根据家长需求,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家长经验交流会;每月举办“服务体验日”活动,组织企业商家开展现场服务演示、优惠活动推介等。目前,已召开居民议事会议60余次,解决大情小事70余件,开展坐诊服务300余人次,举办家庭教育活动50余场次,社会商家累计提供低价服务200余次。

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明确“红邻顾问”“红邻医生”工作职责和服务流程,制定人员值班制度,确保每周固定时间在社区为居民提供服务。定期由“红邻顾问”对社区工作人员、小区党支部及业委会成员、楼栋长等社区小区骨干队伍开展法治培训,打造一支懂法律、善治理的社区工作队伍。聚焦能力提升,定期邀请家庭教育领域知名专家为“红邻导师”团队成员进行授课,同时,将表现突出的成员聘请为“社区微治理合伙人”,激发成员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聚焦社会商家服务水平提升,制定积分评定规则,根据居民反馈、服务质量等指标对企业商家进行打分,对分数较高的企业商家给予荣誉表彰、政策优惠等奖励。目前,已开展法治培训10次,聘请5名“红邻导师”为“社区微治理合伙人”,累计为9家爱心商家颁发荣誉证书。

探索“造血”路径

激活内驱动力

针对社区资源有限与居民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高唐县探索党建引领下“社区企业+社区基金”治理模式,通过资金筹集、项目管理、资源对接等方式,增强社区“自我造血”能力,构建“组织引领、多元参与、基金助力”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

丰富资金链。坚持多元化策略,丰富社区资金来源。一方面,筹建社区公益基金,建立“政府拨、社区筹、企业捐、居民集”的“四方惠享”机制,拓宽社会捐赠渠道,每月定期举办社区创意市集,通过慈善义卖、爱心募捐等活动,广泛动员社区居民支持和参与,进一步壮大社区基金池。另一方面,指导社区成立社区社会企业,通过以空间换服务、换收益的模式,吸引医疗、家政、教育等各类经营主体入驻,为社区不同居民群体提供理疗、照护、研学等服务,其中,各类主体收益的5%注入社区基金。紧扣老旧小区物业服务难题,探索社区党组织领办物业企业,对无物业小区开展物业管理服务,收益结余纳入社区物业公共基金。

夯实服务链。以项目化管理的方式,定期开展居民需求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等多种方式,全面掌握社区硬件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短板不足,指导社区结合居民需求精准使用社区资金。在老旧小区,重点将社区基金用于基础设施维修及“社区助困 情暖小区”主题活动;在商业小区,主要用于邻里运动会、邻里集市等活动开展,进一步增强居民熟悉度、凝聚力。同时,社区设立社区贡献积分制,积分可兑换社区服务、活动优惠、实物奖励,有效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积分制实施以来,社区居民参与率提升至85%,解决民生问题187件。

升级治理链。坚持以党建链为纽带撬动社会资源,整合各方力量,通过构建“街道党工委—共建单位(驻地企业)党组织—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四级联动机制,明确四级党组织治理责任。建立“需求—资源”双向清单,推行“民生微实事”项目认领机制,引导共驻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小区居民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与管理,主动承接日间照料、健康医疗、文化教育、志愿服务等民生服务,构建起“群众点单、社区派单、社会接单、居民评单”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截至目前,各类主体共认领社区治理项目130余项,已推动解决110项。

《中国城市报》(2025年08月11日第22版)


责任编辑:越玥

高唐时政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