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江阴港区景观鸟瞰。
陈文凡摄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
刘文清摄
向海图强,刻下深蓝航迹。
1994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建设“海上福州”的战略构想。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推动福州、厦门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8月恰逢福州新区获批设立、成为国家级新区10周年的重要节点。10年间,福州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从一片滩涂之地跃升为数字经济高地、产业创新枢纽和生态宜居新城。
当前,福州新区坚持规划先行,持续深化“海上福州”建设,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渔业资源,努力打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两区融合”步伐坚定
今年,福州新区和长乐区实现全面深度融合。这里没有“新区人”与“长乐人”之分,只有为同一张蓝图奋战的“共同体建设者”,只有为福州新区(长乐区)的明天而不懈努力的“一条心”。
600多年前,郑和于长乐吴航太平港伺风开洋,在此补充给养、招募水手、修造船舶,留下许多历史遗存。
600多年后,作为福州“东进南下、沿江向海”的前沿阵地,长乐海上发展空间的交通枢纽持续拓展,海港、空港、铁路港、公路港、信息港“五港”齐聚,联通全球,繁荣、富裕、文明、开放的现代化新兴港口城市画卷正徐徐展开。
“海者,闽人之田也。”浩瀚的太平洋涌动不息,让长乐人拥有向海图强的广阔胸怀。
百年以来,“海丝文化”方兴未艾,其所孕育的“大爱开明、能拼会赢”的长乐城市精神代代传承经久不衰,造就了长乐人驾海搏浪、勇立潮头、能拼会赢的开拓精神。
借助“两区融合”新契机,立足“海丝文化发展带”定位,当前,长乐区正加快建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现代化新兴港口城市。
立足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长乐区积极挖掘“海丝文化”资源及遗迹,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依托郑和史迹陈列馆、郑和广场、海丝馆等资源,打造“海丝文化”精品旅游项目;积极配合福州市政府举办海丝国际旅游节,助力提升节庆带动效应,同时展现长乐“海丝文化”的特色与风采。
“海丝文化第一街”——长乐和平街的改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据了解,和平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深入挖掘和强化“海丝文化”元素、历史文化名人元素,通过业态规划与商业配套,充分体现年轻化、时尚化、亲子化、人文化特征,积极融入“大福州文旅圈”。
眼下,与长乐区全面深度融合的福州新区,正以独特的海洋资源和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持续深化“海上福州”建设,助力福州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提升港区外贸能力
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扼南北海运要冲的福州港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区域综合运输重要枢纽和对台“三通”主要口岸。
中国城市报记者了解到,福州港涉及多个港区,部分港区位于福州新区范围内,主要包括松下港区、江阴港区等。
车来船往,装卸繁忙,松下港区各作业区内一派热火朝天的作业景象,经济发展的澎湃活力处处涌动。
作为福州货通全球的门户,松下港区牛头湾作业区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首批进口粮食指定口岸之一,规划建设14个泊位,全部建成后总吞吐量可达1亿吨,是福建单体最大散货吞吐量、粮食进出码头。
据悉,松下港区服务于中印尼“两国双园”项目。该项目重点发展海洋渔业、食品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松下港区通过依托元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动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国际贸易等产业发展,形成“两国多港”联动模式。
而在江阴港区,综合物流业务得到快速发展。该港区通过采取有效举措推动整车出口量,2024年外贸整车滚装出口完成14302辆;启动港内6万吨库容的粮食仓库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可为后方的粮贸、饲料加工等企业提供堆存、分拨等服务。
同时,江阴港区进一步强化风电产业物流供应链的资源整合和组织运营能力,着力为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和我国风电装备出口提供“门到门”“端到端”的全程物流供应链服务,推动港口与临港风电产业协同发展。2024年,江阴港区风电设备装卸76.2万吨。
值得关注的是,福州江阴港综合保税区作为福建省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自2016年底开展跨境电商试点以来,依托相关政策优势,构建了覆盖进口、出口的完整跨境电商体系;通过引进京东 、拼多多 、菜鸟等头部企业,推动进口流量增长与出口业务拓展,形成“保税仓+直播”“体验店+直播”等新业态模式。
推动海洋产业集群发展
海洋是一座资源丰富的蓝色宝库,蕴含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力。
近年来,福州新区坚持做大做强海洋经济,积极推动海洋产业集群发展,依托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在海洋科技、产业升级、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福州新区锚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依托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等平台,支持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利用海洋生物边角料、贝壳等材料,开发涵盖食品、化妆品、食品消杀等多品类系列产品,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新兴产业。
当前,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二期正加速扩建,建成后将实现“双跑道、双航站楼”目标,年吞吐能力达3600万人次;中国联通福州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全新升级,进一步深化闽港合作,助力福建企业走向亚太地区……
接下来,福州新区将继续通过“科技引领+产业升级+国际合作+政策赋能”的组合策略,推动海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为打造我国东南沿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经济高地而不懈努力。
《中国城市报》(2025年08月11日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