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生物医药产业链党委为智翔金泰自主研发的一类创新药技术出口合同认定登记工作开展帮扶指导。
重庆市巴南区生物医药产业链党委以“五链融合”为抓手,打造强劲“红色细胞”,为重庆国际生物城130余家企业搭建起高能级发展平台,推动园区协议产值突破千亿元,让党建引领在产业链各环节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动能。
建立“服务链”快速响应机制
助企纾困提升实效
6月5日,生物城重点企业智翔金泰自主研发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GR1803注射液实现总金额7.12亿美元授权出海交易,是重庆生物药授权出海交易第一单,也是同类(授权)交易的最大单,其中技术出口合同认定登记是关键环节。面临全新挑战,产业链党委整合链上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区商务委、区税务局等部门力量,组建“红色助企专班”,建立完善专班全程参与、专家全程指导、专人蹲点服务等机制,用心用情帮扶指导智翔金泰加快技术出口合同认定登记工作。在产业链党委的全力帮扶指导下,智翔金泰只通过2次线下办理便完成所有流程,从请示到批复到系统通过仅用时5天,较全市平均用时缩短六成以上,是目前全市批复认定时限最短、最高效的涉外技术合同登记,获得智翔金泰等入驻企业的充分认可和一致好评,为加速企业产品出海、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化“政企银研”协同机制
精准滴灌金融“活水”
在产业链党委全程指导帮扶下,重庆国际生物城的20余家企业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取得积极成效,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此前,百亚股份、天府可乐精心研发推出益生菌卫生巾、藿香味小可乐等创新产品,受到市场欢迎。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巩固拓展市场竞争力,企业积极推进设备升级换代、扩建生产线,但也因此面临着不小的资金压力。产业链党委在走访了解到企业的困难后,启动快速响应机制,组建“1名产业链党委委员+1名党建指导员+若干业务骨干”组成的“1+1+N”服务专班,多次赴企业车间核实改造方案,协助完善申报材料,助力百亚股份“增效智造”项目、天府可乐无菌生产线改造项目成功申报2500万元、750万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百亚股份凭借智能化升级成果,成功获评2025年重庆市先进级智能工厂,数字化促使生产效能大幅提升。为积极助力生物医药企业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产业链党委联合重庆生物医药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举办两场专利拍卖活动,成交专利41件,成交额达3298万元,同时,全力推动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申报,进一步优化完善产业生态。
创新“线上+线下”协同机制
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重庆国际生物城成功获批生态环境部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后,产业链党委第一时间联合市、区生态环境局组建政策宣讲队,20名专员分片包干,政策文件印发当晚便通过线上会议向生物医药企业解读政策利好,红色服务专员全程陪同企业运用“环境准入自助查询APP”核实选址合规性、原辅材料、污染物排放等指标,仅用1天就完成申报材料准备,助力仝干医疗生物人工肝产业化项目成为全市首个享受该政策的案例,节省环评等费用20余万元,缩短建设周期3个月。以此为契机,推动建立“一证式”监管体系,已协助另外3家企业项目享受免于环评审批,为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筑牢保障。
下一步,巴南区生物医药产业链党委将坚持以重庆国际生物城“红色细胞”党建品牌引领赋能,紧扣“五链融合”关键抓手,聚焦企业所急所需,做实做细各项服务,让红色动能深度渗透产业发展各环节,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加速前行。(图片由重庆市巴南区委组织部提供)
《中国城市报》(2025年08月25日第3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