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围绕“新建、商住、回迁安置、老旧”等四类小区,聚焦组织、阵地、能力、机制建设,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聚焦组织建设
提升引领力
发挥小区党支部作用。裕安区按照“全覆盖、实体化、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原则,明确小区党支部工作职责,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组织制度,推动小区党支部全部实现实体化运行;选优配强“头雁”,对情况复杂的小区,选派经验丰富老党员干部或优秀年轻党员干部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
加强“红色物业”建设。发挥区物业服务行业党建专委作用,推动物业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党组织覆盖率达71.2%,并派驻指导员帮助规范党建工作;制定完善物业履职清单,建立个性化服务清单;印发《裕安区“六好物业”管理服务激励暂行办法》,通过奖优罚劣的方式,对物业企业进行奖优激励和差评约束,目前共发布“红黑榜”2期,清退企业1家。
规范业委会运行。编制组建流程图,制发指导手册,引导规范有序成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建立候选人负面清单和资格联审机制,注重征求社区、小区党组织意见建议,做好人选把关;持续推进业委会组建及到期换届工作,今年以来新成立小区业委会13个,4个小区业委会完成换届工作。
聚焦阵地建设
提升服务力
优化社区阵地服务功能。裕安区合理规划3个新成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选址布局,打造集政务服务、健康休闲、家政便民等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综合体;升级改造10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公益服务等活动,引入企业、社会组织等开展多元化服务。
发挥小区阵地使用效益。通过区级留存党费、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等渠道投入资金86.5万元,改造升级10个小区居民之家,对规模较小、不具备建设条件的优化整合,侧重作用发挥,建立集值班值守、协调议事、服务居民等功能为一体的“家门口”服务阵地,做到“门常开、人常在、随叫随到”。
升级智慧治理平台。在智慧社区平台基础上,整合基层治理各类平台和小程序13个,集成推出“书记帮您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项目,搭建“区—街道—社区”三级统一诉求受理平台,问题诉求分层分类办理,进一步延伸服务领域,优化服务渠道,拓展群众诉求线上、线下受理渠道,目前收集意见建议3000余条。
聚焦力量建设
提升凝聚力
强化社区队伍建设。裕安区持续开展社区工作者招录,充实队伍力量;充分利用乡镇街道党校阵地,先后开展“全科社工课堂”等培训5期,持续抓好社区干部岗前培训、年度轮训、专题培训和职业资格教育等,不断提升社区工作者能力素质,全区持有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的社区工作者占比达70%。
发挥小区自治力量。注重发挥小区党员、热心居民、离退休干部等作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小区自治,组建志愿服务队,依托板凳会、议事会等,收集解决居民意见建议,引导居民广泛参与小区治理。今年以来,累计召开板凳会350余场次,收集解决居民诉求830余件。
引导“三新”领域参与。通过定向委托、项目合作、提供场地等方式,先后培育引进26家社会组织进驻社区、小区党群服务阵地。打造骑手友好社区7个、友好商圈党群服务中心1个,建成650平方米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体1个,推出“新就业群体报到”小程序,开发“暖新学堂”“小哥新声”等功能,目前已有1500余名骑手报名参与活动。
聚焦机制建设
提升治理力
规范三方议事机制。裕安区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走访入户等方式收集群众问题诉求,明确由小区党支部牵头业委会、物业等共商共治,针对收集问题分层分类办理,办理情况落实跟踪问效、事后评价制度。今年以来通过三方议事机制协商解决问题4592件,群众满意率为99.78%。
完善力量下沉机制。推动社区工作者每周不少于2天下沉小区开展工作,统筹调配街道包保干部、社区工作者、法律顾问、城管、片区民警等工作力量,开展社情民意收集、政策宣传等活动。定期开展“书记接待日”活动,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面对面与居民交流,收集意见、答疑解惑。
建立示范带动机制。探索打造社区“名书记”工作室,搭建经验交流、难题破解、人才培养平台,完善传帮带机制,目前已有8名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区级人才库;建立小区“能人库”,通过“入户摸排+群众推荐+个人自荐”方式,挖掘小区各行业“能人”180余人,推动“能人”发挥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小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中国城市报》(2025年09月08日第3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