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工智能为“一带一路”搭建语言服务新平台

2021年08月10日 11:14:01 光明日报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八年来,语言互通是实现高质量共建的关键,其中,语言智能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和广阔发展空间。学习、掌握和运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语言,是加强语言沟通交流、实现全方位互联互通的基础,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保障。据统计,“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使用的民族语言有2400多种,占人类语言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语言种类繁多,部分语种微小,专业语言人才培养面临挑战。

在此背景下,以机器翻译为代表的语言智能技术架起了“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之桥。语言智能是语言科学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新兴前沿交叉领域,被誉为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语言智能运用信息技术模拟人类智能,分析处理人类语言,为语言交流发展提供新方法、新途径,为人类跨越语言障碍、发挥语言力量、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增添新动力、新活力。当前,包括机器翻译、语音识别、智能问答、智能写作、语言评测等在内的语言智能典型应用,不断更新着人们的语言认知。据了解,科大讯飞翻译机可翻译语种已经覆盖50多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百度翻译支持全球200多种语言互译,覆盖4万多个翻译方向。基于人工智能的语言交流,已经融入21世纪人类生活,逐渐成为人们身边的日常语言现象。

语言智能的发展和应用,符合当今时代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趋势,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发展愿望和共同利益。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语言智能作为促进“一带一路”语言互通的重要抓手,已经成为绘好“工笔画”的重要一笔。

语言智能产品和服务既要有效满足“一带一路”建设中各行业的具体需求,又要综合考量相关国家国情和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主动适应相关国家各具特色的应用环境。在书面语言交流层面,需研发能够按照相关文本体例和语言规范要求,起草或写作有关文件、合同等文字材料的语言智能系统。在口语沟通层面,需研发语言智能问答产品,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民众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回答和讲解,如提供相关历史故事、文化作品、风俗习惯、语言学习、音乐戏剧、天气预报等方面的语音互动服务。在语言交流共性技术层面,需加快语音识别技术及相关产品的研发,如面向不同语言的语音输入法、语音听写、语音转写等,同时要提高语种覆盖率。另外,也要运用语言智能技术助力“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开展国际中文教育,促进汉语与相关国家语言的交流互鉴,从人文层面增强有关各方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能力。

语言智能发展和应用是一项长期任务,既是时代需要,也是时代课题。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理念,互鉴增长繁荣、发展进步经验,以语言智能发展为重要战略抓手,推动形成相关国家人民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合作气氛、催生新的合作需求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为开展相关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和人类共同进步。具体来说:

一是发展语言智能,加强“一带一路”中文人才培养。国际中文教育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伟大事业同向同行,是推动语言智能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实践平台。智能汉语教学是语言智能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之一。它以汉语教学大数据为基础,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有效辅助线上中文教学,提供数字化汉语资源建设、汉语微学习、智能备课、口语交互练习、阅读分级和读物推荐,作文、翻译批改和语言测评等多种服务,已经成为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以智能汉语教学为代表的语言智能应用,符合“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实际需求和共同愿望,能够有效提升相关国家中文人才培养水平。

二是用好语言智能,搭建“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平台。没有语言交流就没有民心相通,没有“一带一路”全方位互联互通。语言智能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耦合度越强,其促进语言交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就越强。在有效解决因语言障碍造成的人员沟通交往成本增加、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等问题方面,语言智能具有独特作用。因此,应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结合各国语言实际,用语言智能为各种要素发挥聚集效应搭建语言支撑服务平台。同时,要积极推动联合国框架内的语言智能合作,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一道,共同开发、协同应用更多更好的现代化语言智能产品和服务,推动形成面向人类未来发展的“人工智能+语言服务”模式,构建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交流保障体系,共同建设贯通世界语言百花园的公共信息走廊,共同讲好“一带一路”故事。

三是创新语言智能,推进“一带一路”语言融合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的伟大实践,需要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推进语言智能创新、提升语言智能对相关领域的支撑服务能力。要处理好语言智能技术与语言的关系,处理好语言智能技术与人的关系,不断创新语言智能的发展应用模式,凝聚语言共识,实现语言融通,促进民心相通,切实推进“一带一路”语言融合发展,努力开创“一带一路”新型语言交流合作模式。同时,要在语言智能理论研究和实践突破的基础上,探索开发智能客服、自动回复机器人等语言智能产品,加强交互式语言智能产品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疫情防控等领域的示范应用,不断推进语言智能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

(作者:姜国权,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李一飞,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张永超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读者来信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