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让高原“红色产业”品牌“亮”起来

2020年03月12日 09:43:56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记者 谭梅

高原“红色产业”喜丰收。

作为“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的青藏高原腹地,青海是我国天然野生枸杞主要分布带,有国内面积最大的原始野生枸杞群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质枸杞生长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

在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南边缘的中国枸杞之乡诺木洪,种植着规模最大、单产最高、品质最优的枸杞果,是全国最大的柴达木枸杞集散地,也是青藏高原“红色产业”的龙头。

扩大种植规模,乐在“杞”中

从2008年开始,在以干旱著称的柴达木盆地,兼具经济价值与生态效益的枸杞被广泛种植。

剪枝、除草、摘果、晾晒……农户们粗糙的双手默默记录了枸杞种植的苦。“枸杞年收入是小麦的10倍,但技术要求高、品质要求高,因此种植也更辛苦。”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大格勒乡菊花村村民韩正廷说。

“靠着种枸杞,这几年咱们脱了贫。”都兰县宗加镇诺木洪村二社枸杞种植户马玉梅难掩喜悦之情。“以前不管是种粮还是种菜,家里那十来亩(每亩≈0.067公顷)地也就是保个全家人的温饱,手头需要钱还要靠外出打工去挣,但现在,单靠种枸杞也可以致富。”马玉梅告诉记者,她种植枸杞已经有9年的时间,现在除了自家的14亩承包地全部种枸杞之外,还从诺木洪农场承包了50亩枸杞地。

“按照往年的收成和价格测算,除去成本,一亩枸杞纯收入大约1万元。”马玉梅说,种枸杞和种粮食作物相比,收入天壤之别。

从最初的农民自己种植,到后来加入合作社规模种植,枸杞果也从单一的种植品种成了规模化产业。

“每年枸杞采摘期,50多名工人在生产线上分级、去石、色选,每天加工处理有机枸杞干果10吨,市场销售供不应求。”格尔木亿林枸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兴海告诉记者。

而同时,当地人将枸杞树的芽苗精选加工,制成芽茶,不仅口感好,有营养,一上市场就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捧。受此启发,枸杞浓缩汁、饮料、多糖、功能粉等多种系列多个品种的枸杞商品开始开发研制,此外,还逐步扩展到枸杞蜜、枸杞鸡、枸杞羊、枸杞籽油、浓缩汁、干粉、果酒、泡腾片等系列产品。

随着一系列产品的热销,枸杞的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大。

根据统计调查,目前,青海枸杞种植面积达4.97万公顷,成为全国第二大枸杞产区。其中,海西州67.57万亩,海南藏族自治州6.92万亩;红果构杞65.62万亩,黑果枸杞8.87万亩。提前两年超额完成了70万亩的规划种植任务。

诺木洪农场的工人在采摘枸杞。

同时,枸杞产业成为生态扶贫的重要抓手。数据显示,2018年,带动就业人数10.09万人,带动周边农户1.7万户5.53万人,户均增收64923元,人均增收10999元,支付劳动报酬11.09亿元。

更令人可喜的是,枸杞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开启了全力打造全国富硒有机枸杞基地的新征程。目前,全省有机枸杞种植基地申报面积1.3万公顷,实际认定有机枸杞种植面积1.17万公顷,通过有机枸杞产品认证面积5560公顷,青海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枸杞种植基地。

“青海柴达木盆地是青海枸杞的原产地,也是主产区,野生资源庞大,高品质、高活性有效成分使青海枸杞有着与生俱来的大品牌基因。有机、绿色、无公害是青海枸杞产品的优势所在,也是适应市场的必然要求。”省林业和草原局林业和草原改革发展处处长才让旦周说。

多元化增值,延伸产业链条

有机枸杞因为富含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抗坏血酸、钙、磷、铁等营养成分,深受国际市场追捧。

“每次回家,我们都会带各种青海特产给亲朋好友,枸杞必不可少。从青海带回去的枸杞很受欢迎,甚至有的街坊邻居知道后,还让我们从西宁给他们寄去。”到青海经商的安先生,一家人在青海居住已近10年,每次回老家探亲的他们准备礼品时,枸杞都是首选。

如今,除了原生态的枸杞鲜果和干果以外,新开发的枸杞原浆、枸杞芽茶叶、枸杞健康酒等新产品的“相继问世”打开了新的枸杞产业市场。目前我省有机枸杞已进入欧盟、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高纯度、功能性的植物萃取物,能够发挥更大效果。多种多样的枸杞产品,不仅革新了传统枸杞食用方式,还以枸杞药用价值为突破口,打造直接口服的枸杞汁和枸杞干果、枸杞酒等。而我省枸杞产品已形成枸杞培育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

“大漠红100%枸杞汁上市以来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认可,已登陆北京、上海、广州数百家保健品、参茸滋补品、名烟名酒、高端餐饮等销售门店。”青海大漠红枸杞有限公司董事长邱雪梅说。作为海西州重点扶持企业之一的青海大漠红枸杞有限公司,是枸杞深加工企业的代表。

和大漠红一样,近年来,青海诺蓝杞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布局黑枸杞种植基地、自动化深加工生产线、精细化深加工产品等多元化发展,打造出集种植、生产、加工、零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枸杞饮品和枸杞干果等产品。

“因为黑枸杞中富含花青素、枸杞多糖、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花青素的抗氧化能力比胡萝卜素强10倍以上,对人体抗氧化、新陈代谢和排毒十分有利。我们就以此为突破口,开发出原果系列、深加工系列、化妆品系列、饮品系列、高纯度的花青素中间体系列、保健品系列等6个系列30多个品种的枸杞产品。”青海诺蓝杞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艺霖说,其中原果和深加工产品年销售额都超过1个亿。

据才让旦周介绍,“青海枸杞品质优于其他产地,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尤其是我省现在奋力打造的有机枸杞,更是打出了‘青’字号品牌,仅2019年1至11月我省的有机枸杞出口量达350多吨,出口创汇400余万美元。”

2019年,我省积极支持帮扶枸杞产业发展,采取积极措施提升出口核心竞争力,国际市场占有量大幅增长。据西宁海关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枸杞出口总值已达1999万元。自2009年青海枸杞实现首次出口以来,目前已成为全省出口数量和金额排名第一的农产品,出口量从2009年的18.2吨增加至2018年的400.8吨。

“品牌”塑造 还需核心竞争力

产品走得出去,还要立得起来。

2018年,对于我省枸杞产业而言是意义重大的一年。枸杞产业的中国有机认证证书重新发放,其中6张证书中5张颁给了我省企业;全省获得欧盟等有机认证企业、合作社29家,获得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企业、合作社12家,获得有机转换资格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企业、合作社15家;有机构杞种植面积达到17.6万亩,通过有机枸杞产品认证面积近8.34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构杞种植区。柴达木枸杞入选中欧地标互认产品名单。

无论品质、价格,还是出口量,青海柴达木枸杞都是位居首位,领跑全国,青海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有机枸杞净土,出口枸杞乐园,中国高品质枸杞的第一基地。

这份“第一”的背后,离不开我省枸杞产业发展中秉承的信念。除了持续强化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生产组织,签订生产责任书,形成利益内部连接机制,促进枸杞的连片规模化生产种植以外,更多的应该是当地每一个枸杞产业生产经营者看在眼里、放在心里的责任。

“相较于以前,青海枸杞在行业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由于工艺、技术等问题,青海枸杞在品牌建设方面还是较弱。”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青海省枸杞产业协会会长邱雪梅认为,打造高品质、高质量的品牌,才是青海枸杞产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最好选择。

在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杜青华看来,青海枸杞牌子杂而乱,没有形成区域性公用品牌,区域性公用品牌的特殊性在于区域内特殊的自然资源,所以应着力打造枸杞区域性公共品牌,从而形成青海枸杞产业品牌核心竞争力。

“现有的青海枸杞地方标准数量少,更新慢,已不能满足和适应青海枸杞产业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着青海枸杞品牌建设和质量安全保障,亟需修订或制订相关标准。目前,我省暂时没有针对青海枸杞产品的标准,青海枸杞粒度较大优势没有充分体现。”西宁海关技术中心主任魏玉海表示。

魏玉海认为,我省在起草《枸杞地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时,应当规范地方枸杞分级、技术指标、检验标准,明确了区域枸杞的技术指标,在一定层面上引导枸杞种植、加工等产业方向,提高青海枸杞品牌效应。

责任编辑:李彤彤
分享到: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7114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