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州大岭村:守护古村韵,激扬共建情

2025年07月01日 23:57:16 羊城晚报徐振天

广州市番禺区大岭村——这座承载着近900年历史记忆的岭南水乡古村,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国家级荣誉为底色,为新时代乡村高质量振兴贡献出鲜活可鉴的“大岭经验”。

大岭村的独特魅力何在?近日,记者探访了解到,近年来,大岭村以遗产为根,以文化为魂,以村民为主角,以创新为动力,在遗产保护与活化、旅游品质提档、多元主体共治之间找到了精妙的平衡点,绘就一幅古韵新生的乡村振兴画卷。

守护千年古韵

创新活化焕新生

保护是根基,活化是灵魂。大岭村深谙此道,将历史遗存的核心区域,科学划定为总面积达6.3万平方米的核心保护范围,打造“鱼骨状”两级交通街巷格局,保留古村原有风貌。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显宗祠、文昌塔、接龙桥、龙津桥等历史文化景点进行加固修缮,还原古村意境。

然而,保护远非封存,而是智慧地“活”在当下。大岭村党总支副书记陈少仪向记者介绍,近年,大岭村积极探索多元化创新保护路径——村校合作为传统农房注入岭南韵味;引入社会力量,将“状元文化”创意转化为“柒星状园”亲子主题农业公园,形成独特的产业结合;大胆起用艺术家,将两塘公祠蜕变为艺术展厅与非遗大课堂,变静态保存为动态传承;深入挖掘龙舟文化、状元文化、祠堂文化,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IP”,从“大岭龙舟文化展”到“乡韵巡礼·艺术文创市集”“篝火晚会”,丰富的节庆活动赋予古村强劲的吸引力。

这些实践成功塑造了“文化+艺术+产业”的创新保护模式,使大岭村的古建筑化身为一扇扇领略岭南魅力的窗口。

此外,大岭村“硬件+软件”战略持续发力,打造美丽宜居环境。完成如停车场标准化、污水治理、荷花池美化等工程,盘活边角闲置地打造“一巷一小品”,人居环境显著跃升;谋划“大岭”商标,讲好特色故事,让文化品牌成为发展的无形杠杆。

陈少仪表示,未来,大岭村将持续拓展民宿集群、手工技艺坊、多元研学活动(如周末的醒狮、咏春课堂),吸引优质资本盘活空置古建,打造精品民宿,持续书写古村传承与发展的新章。

激扬共建合力

村民主体唱主角

乡村振兴,民意为基,民力为源。大岭村深刻践行“共同缔造”理念,创新搭建三大平台——“榕树头村民讲事点”“祠堂村民议事点”“村委决事点”,并推行“艺村议事”机制,邀请艺术家与企业代表参与决策,确保村民意见贯穿全程,程序规范透明,真正实现从“一旁看”到“一齐干”的深度转变。

为点燃村民的内生动力,村内还建立起“积分评比”制度,将家园建设成效与个人荣誉挂钩。陈少仪说:“我们的积分评比制度,对优胜者给予积分和物质奖励,激发了大家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此外,大岭村还通过选树“耕读传家”模范、组织村民讲坛、开展“唱童谣、讲古仔”研学活动等途径,培育了一支“村民讲村史”的文化传承队伍,实现了大岭故事的口口相传、代代相承,文化自信蔚然成风。

在村民主体精神的引领下,多方力量协同共进——“企业+团队”模式成效斐然。依托“艺术家创意+村民场地+企业运营”的轻资产开发,27家艺术团队驻村形成文创集群,非遗工坊、研学基地、水乡夜秀相继落地。国企、民企深度参与其中,番发集团升级公共空间,永华红木助力打造工艺品展览,社会合力成为加速振兴的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张阿嫱

艺术文化三农农村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