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

今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成绩单”公布:总体保持恢复态势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2021年10月25日 14:55:42 中国城市报中国城市报记者 郑新钰

图为湖南省长沙市某装备制造企业,工人在进行装配作业。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摄

9.8%!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介绍2021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

单位GDP能耗继续下降

多地限电对经济影响可控

分季度看,季度同比增速逐季回落——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二季度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三季度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

虽然三季度比二季度的经济增速有所降低,但在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看来,全年可以实现8%左右。

“有人问我,下行的趋势能不能稳住?我认为没有问题。”他表示,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今年的增长目标是6%以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中国经济增速是8%,“应当说,从增长速度看在我们预期范围之内。”

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两年平均增长4.8%。

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最快,为10.6%,两年平均增长5.7%,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明显。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是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增加值同比增长9.5%,两年平均增长4.9%。

不容忽视的是,今年以来,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煤炭、天然气、原油价格也屡创新高,国内电力和煤炭供应偏紧,多种因素导致近期部分地方出现了限电现象,对正常的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并且,9月份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了10.7%,创下了从1995年以来的最高点。

“从近期看,由于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国内部分原材料供应偏紧,PPI有可能还会高位运行。”付凌晖表示,从中长期看,随着全球能源供给和海运情况逐步改善,国内产品供给增加,PPI有望逐步回稳,“能源供应偏紧是阶段性的,对经济的影响是可控的。”

对于近期部分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出现的倒挂现象,姚景源认为,如果下大气力扎扎实实地把保供稳价作为四季度至关重要的宏观政策,可以帮助企业战胜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在“双碳”目标下,今年单位GDP能耗继续下降。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半年扩大0.3个百分点。

对此,姚景源认为,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不能变,但在这个过程中,要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转方式的关系,以及高质量发展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房地产市场趋于平稳

高技术产业投资异军突起

作为“三驾马车”之一,投资特别是重大项目投资是保民生、稳就业的“压舱石”。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97827亿元,同比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3.8%。

分板块来看,首先是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5%,两年平均增长0.4%,表现略显乏力。

“过去几十年,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现在回落到1.5%。”姚景源表示,四季度包括明年,稳增长要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

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看来,四季度专项债有1万亿元额度待发,有可能对基础设施投资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地方政府专项债到8月份才发了18000亿元,今年全年计划36500亿元,到8月份进度才50%。往年到这个时候进度都已经快到90%了,所以要加大进度,把剩下这1万多亿元尽快布局好,让地方把大项目实施开工,然后形成实物工作量,这对整个经济是一个极大地拉动。”姚景源说。

经济学家任泽平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还认为,“十四五”规划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将在基建投资中发挥重大作用。

在他看来,应对经济下行,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还是新基建:“‘新基建’包括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科技新基建,以及教育、医疗、社保、户籍等民生新基建,还包括发展资本市场、减税降费、扩大对外开放、保护知识产权等制度新基建。”

再来看工业板块,制造业投资表现尚可,同比增长14.8%,两年平均增长3.3%。

另外,需要特别提到的是,今年以来,我国通过完善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抑制不合理需求,推动刚性需求平稳释放,限制部分房地产企业依靠举债盲目扩张,房地产市场总体上趋于平稳,房地产投资、销售和房价逐步趋于稳定。

1—9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8%,其中9月份房地产投资随着气温的走低而降温,同比增长-3.5%,较8月份下滑3.8个百分点。

同时,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1.3%,两年平均增长4.6%;商品房的销售额为134795亿元,同比增长16.6%,两年平均增长10.0%。

从宏观数据看,如今房地产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有限。

与房地产和基建项目投资数据走弱相对的是,高技术产业投资高歌猛进。

数据显示,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7%,两年平均增长13.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5.4%、6.6%。

高技术制造业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0.8%、38.5%;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检验检测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3.8%、23.7%。

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

在“三驾马车”中,消费一直马力十足。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8%。

分析人士认为,推动消费进一步复苏是当前稳经济的重中之重。如果要进一步发挥消费潜力,有两套数据不得不提。

一个是物价。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7%,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4%。

细分来看,前三季度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0.5%。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同比下降了28.0%。

“今年以来,生猪生产持续恢复,产能持续扩大,相关价格出现了下降。”付凌晖表示,总的来看,下阶段,随着一些地区肉类腌制的需求持续增加,加上元旦、春节节日消费的提振作用,猪肉消费需求会有所增加。同时,年内中央第二轮的冻猪肉收储即将启动,这些都有利于猪肉价格稳定。

除食品烟酒外,衣着价格上涨0.2%,居住价格上涨0.6%,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2%,交通通信价格上涨3.3%,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6%,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3%,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1.6%。

综合来看,前三季度,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3个百分点。

未来物价走势如何?国开证券分析师杜征征分析称,未来半年CPI或将显著回升。预计今年四季度CPI将从三季度的0.8%升至1.6%,月度高点在2%左右;全年同比涨幅在1%左右。

除物价外,另一套数据就是居民的“钱袋子”。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65元,同比名义增长10.4%,两年平均增长7.1%;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9.7%,两年平均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对此,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认为,居民收入与GDP收入的增速差距缩小,很大原因是政府在税收和减税降费方面的举措产生了效果。

根据细分数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46元,同比名义增长9.5%,实际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26元,同比名义增长11.6%,实际增长11.2%。

值得关注的是,在共同富裕的定调下,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62,比上年同期缩小0.05。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157元,同比名义增长8.0%。

分城乡看,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前三季度,农村居民收入名义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1个百分点。

在苏剑看来,提高居民收入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发展经济,经济平稳发展,老百姓的收入自然能上来;另一方面要调整分配,让居民收入和政府收入的分配比例向居民个人倾斜一些。

外贸展现较强韧性

机电产品撑起出口半壁江山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今年以来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但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展现了较强韧性。

从前三季度我国出口成绩单来看,货物进出口总额283264亿元,同比增长22.7%,达到历史较高点;其中,出口同比增长22.7%,进口同比增长22.6%,进出口基本平衡。

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3%,高于整体出口增速0.3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8.8%。

“中国是一个超大市场,这一超大市场的吸引力已经越来越明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预判,窗口期还有一到两年时间,应该保持高度关注,做好这个时期外贸的转型升级和出口商品的结构改革,同时加大跨境电商的出口,这些是未来新的增长动力。

在任泽平看来,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最好的办法是开放,开放促进繁荣,他说:“关税方面,汽车、化妆品和高端服装关税水平与国际相比仍然偏高。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相信市场、相信企业家、相信科技创新人才,展现开放自信。”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10月25日 第04 版)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越玥

国民经济国内宏观经济宏观经济姚景源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读者来信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