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沙堰镇,一条承载千年商贸记忆的宛襄古道旁,一家名为“沙堰驿”的便利店,正悄然经历着从传统零售到文旅融合的华丽转身。这家由店主李方印经营的便利店,在南阳市烟草公司新野县分公司精准指导下,不仅实现了经营业绩的飞跃,更成为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助推文旅融合的“新窗口”。
困境:普通便利店的转型之痛
宛襄古道,一条绵延了几千年的古代陆上交通动脉,自夏商时期起就是各地向朝廷缴纳贡赋的主要通道。但守着宛襄古道在这一巨大宝藏的李方印,几年前却还在为店铺的生意发愁。“商品和其他店差不多,顾客多是熟人,客流量上不去,更别提销售额了。”彼时的“宛襄古道便利店”与周围商铺同质化严重,陈旧的门头、杂乱的陈列,难以吸引游客驻足。李方印坦言:“看着宛襄古道就在店门口,但不知道咋才能把这‘宝贝’利用好。”
破局:“把脉开方” 激活文旅基因
转机始于一次深度调研。新野县分公司客户经理程奥林在拜访中发现,沙堰镇不仅是宛襄古道的枢纽,更拥有西汉召父渠遗址、明代清真寺等丰富的历史遗存。“将店铺打造成‘文旅驿站’,既能服务游客,又能传播文化。”程奥林的建议让李方印豁然开朗。
程奥林第一次走进店铺时,李方印正在货架前整理商品。
“李老板,您这店位置这么好,游客路过不进来看看?”程奥林问道。
“唉,游客顶多买瓶水就走,留不住人啊。”李方印摇头。
“沙堰镇的历史故事多精彩!您试试把店改造成‘驿站’,游客既能歇脚,又能了解文化,肯定愿意多待。”程奥林指着店外斑驳的古道壁画说,“您看,这壁画墙就是活历史,咱得让它‘开口说话’。”
蝶变:从卖商品到“卖文化”,客流与口碑双赢
改造后的“沙堰驿”迅速成为游客打卡地。“很多人原本只是买瓶水,结果被文化展示吸引,顺便带走几件文创产品。”李方印笑道。自从店铺改造完工后,基本上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顾客进店看看店铺装修,看看文化介绍,店内销售额跟着水涨船高。
一位外地游客指着墙上的版画问:“老板,这‘召父渠’是什么来头?”
李方印熟练地回应:“西汉南阳太守召信臣在这儿修渠引水,才有了‘沙堰’这名字!您看,这渠遗址离咱店就两公里,我带您去?”游客当即购买了一套文创礼盒,并预约了次日参观。
赋能:“组合拳”托举城市新名片
新野县分公司以“沙堰驿”为样板,探索出零售终端建设的“文旅+”模式。一是精准定位,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打造“一店一主题”终端;借助数字助力,引入云POS智能管理系统,分析游客消费偏好,动态调整商品结构;注重文化引领,结合新野特色文化推出“打卡集章”活动,游客在“沙堰驿”等7家文旅终端消费可盖章,集满兑换惊喜礼品。这套以文化为根,数字为媒的“组合拳”打下来,为店铺经营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带动终端客流量激增,营业额大幅上升。
程奥林拿着销售数据报表找到李方印:“李老板,数据显示外地游客最爱买艾草香囊,咱得加大产量!”
李方印连连点头:“中!我这就联系供应商扩大艾草供给,再设计个‘古道药香’系列,您觉着行不?”
“李老板,你现在不仅是产品设计大师,还成了‘文化传播大使’了。”程奥林开着玩笑说。
从普通便利店到“文化驿站”,“沙堰驿”的蜕变是新野县分公司践行“文旅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缩影。如今,千年宛襄古道上,游客不仅能触摸历史的脉络,更能感受到现代商业与传统文化交融的生机。正如李方印所说:“我的店火了,沙堰的故事也被更多人记住了。”小驿站托起大愿景,这或许正是“小而美”的零售终端,为城市形象升级写下的最佳注脚。(程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