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烟草物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结果揭晓,安庆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物流中心(以下简称物流中心)传来捷报:以高达85.71%的通过率,显著超越全省平均水平,创下历史佳绩。
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不仅是物流中心创新智慧育才模式的丰硕成果,更是全体员工立足岗位、精进技能、追求卓越拼搏精神的生动注脚。
“班后充电站”:聚沙成塔的集体智慧
下午四点,分拣线的轰鸣声刚刚停歇,物流中心会议室的灯光便准时亮起。
“班后1小时”学习小组的成员们已陆续就位。分拣组长杨媛媛摊开那本早已被翻得卷边的教材,指着仓储管理的章节,声音清晰有力,“这个知识点是重点,大家务必吃透定期订货法和定量订货法的适用场景与优劣对比,特别是A类高价值货物与BC类货物的管理策略差异。”话音刚落,热烈的讨论声便此起彼伏。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刚完成一整天高强度配送任务的送货部副主任陈柏林和送货班组长王震林赶来,顾不上喝口水便迅速加入讨论。
“仓储管理和分拣管理这两块是我们的知识洼地,”王震林坦言,随即话锋一转,带着自信的微笑,“但说到送货作业的节约里程法和线路优化实战经验,我们送货部可是‘行家里手’,咱们正好互补!”他摊开的教材上,密密麻麻的红笔批注无声诉说着他日复一日的刻苦钻研。
“薪火相传”:经验与知识的接力棒
“吴老师,这道设备综合效率OEE的计算题,我又‘卡壳’了,快帮帮我!”安全员肖保兴带着一丝懊恼,敲开了已取得烟草物流师资格证的同事吴姗姗办公室的门。
吴姗姗会心一笑,从抽屉里取出一本边角已略略泛黄的厚笔记本:“别急,这是我当年啃三级时整理的‘秘籍’,关键就在于理解这个公式背后的逻辑链条和参数关系……”半小时后,当肖保兴在模拟卷上清晰勾勒出完整的解题路径,脸上终于露出了豁然开朗的笑容。
这样“传帮带”的温暖场景,在备考期间已成为物流中心的常态。物流中心精心安排了4名业务精湛的二级物流师骨干,与备考员工精准结对。杨媛媛的师傅物流中心副经理王倍更是将理论课堂“搬”到了分拣一线。在分拣作业的短暂间隙,她指着高效运转的分拣线现场教学:“媛媛你看,教材里那些抽象的‘分拣作业计划编制’要点,其实就蕴含在我们每天操作的流程细节里。”知识在指尖传递,经验在岗位传承。
“AI微创新”:破解工学矛盾的密钥
“AI助理,请为我生成一份聚焦‘物流生产管理’章节的理论试卷。”午休时分,刚完成上午卷烟配送任务的驾驶员黄海峰匆匆吃完午饭,立刻点开了手机上的“物流技能鉴定知识库AI助手”。这款由物流中心“夸克”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发的智慧学习工具,正成为化解“工作与学习”时间冲突的关键利器。指令发出,钉钉后台瞬间推送了50道附带详细解析的单选题——精准锁定了他前一日模拟测试中的知识薄弱点。
“以前自学像在茫茫大海里捞针,现在AI助手简直就是把浓缩的知识精华‘喂’到嘴边,效率翻倍!”黄海峰展示着他的学习记录:过去三个月,他充分利用午休、班后、睡前等碎片时间,累计学习时长达127小时,通过智能组题系统高效攻克了586道题目。“指尖上的课堂”让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可。
靶向攻坚:小班教学的精准滴灌
考前三周,物流中心内训师团队吹响了冲刺的号角,开启了高强度、定制化的“靶向”小班教学模式。针对前期摸底和AI助手反馈的共性与个性薄弱环节,内训师们量身定制辅导内容,进行精准“滴灌”。
晚上八点,当城市的喧嚣渐歇,内训师张乾准时出现在钉钉线上会议室。“大家注意看屏幕共享,我们今晚重点突破图上作业法和表上作业法这两个难点……”屏幕另一端,刚吃完晚餐的备考学员们,带着些许疲惫,眼神专注,正聚精会神地汲取着最后的冲刺养分。每一次提问、每一次答疑、每一次模拟演练,都在为最终的考试胜利添砖加瓦。
办公桌前的激烈讨论、走廊上说到的疑点,立刻拿出书来认真验证……这一幅幅画面印证了85.71%的通过率,绝非偶然。它是物流中心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坚定决心,是“班后充电站”集体智慧的凝聚,是“师徒结对”经验传承的温暖力量,是AI工具技术赋能技能鉴定的创新突破,更是“靶向教学”精准施策的必然结果。这份成绩单,凝结着每一位备考员工挑灯夜读、攻坚克难的汗水,也折射出物流中心在人才培养机制上持续深耕的智慧。它不仅是个人职业能力跃升的里程碑,更是物流中心夯实人才基石、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坚实一步,为持续推进物流队伍建设注入了强劲的动能。
(通讯员:安庆市烟草专卖局 张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