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的乡村间,一座座温馨的“幸福驿站”(农村幸福苑)成为“一老一小”的“幸福港湾”。这背后,曲水县汇聚多方力量,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幼有所育、幼有所乐”的愿景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让更多乡村的“一老一小”享受到贴心服务。
多方协同,构建养老服务新格局
曲水县民政部门作为养老工作的“主心骨”,始终将“一老一小”的幸福感放在重要位置。为提升“幸福驿站”服务专业性,曲水县创新引入第三方服务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蓝天协会全面负责驿站的日常服务供给。蓝天协会组建专业团队,围绕老人需求提供营养配餐、健康监测、文化娱乐等精准服务,让专业力量扎根乡村养老一线。
村委会则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负责驿站日常管理的协调工作,从场地维护到活动组织,从收集老人意见到对接各方资源,确保驿站高效运转。更具特色的是,各驿站通过老人自发选举,推选出村里德高望重、有社会影响力的长者担任幸福苑副院长。这种“自发选举”的模式,既充分尊重老人意愿,让他们在养老服务中拥有主动权和参与感,激发群体内生动力;更通过这些长者的“余热发挥”形成放大效应——他们熟悉村情民意,能精准传递老人诉求、高效协调各方资源,用同龄人更易接受的方式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同时以自身号召力带动更多老人参与驿站活动,让养老服务从“外部供给”转化为“内生共治”,使驿站的服务效能更贴合实际需求、更具生命力。
专业服务,让“幸福驿站”暖意融融
走进达各村“幸福驿站”(农村幸福苑),社会工作者正忙着为老人测量血压,登记健康数据;活动室里,志愿者带领老人们做着适合高原的康复操;餐厅里,热气腾腾的甜茶和藏面刚端上桌……这些细致服务,都来自社会工作者的标准化流程。
社会工作者依托专业优势,为驿站量身定制服务清单:每日提供营养均衡的三餐、甜点水果和酥油茶、甜茶等饮品;每月安排1次健康讲座和义诊;每月组织1次文艺活动或户外活动,还针对高龄、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理发、代购等服务;驿站内为儿童区添置“滑梯、淘气堡、积木”等设施,暑寒假期间开设“农牧民子女课业辅导”,让放假后的孩子有处可去。家长们再也不用为“孩子功课问题”犯愁。同时,为偏远地方及行动不便的残疾儿童提供上门送教服务。
民心直通站,让“幸福驿站”满溢温情
面向老年群体,采集养老服务(助餐、助医、精神慰藉等 )、适老化改造等需求;针对儿童,收集课后照料、兴趣培养、安全守护等需求,精准捕捉“一老一小”民生诉求;快速响应“一老一小”遇到的难题,如老人生活不便、儿童困境帮扶等,联动资源解决问题,成为服务“一老一小” 的 “前哨枢纽”;基于收集的“一老一小”需求与问题,做好解决与反馈工作,推动养老、托育等服务调整升级,让政策、服务更贴合“一老一小”实际需要;通过主动倾听、帮扶行动,搭建起关爱“一老一小”的温情桥梁,传递社会温暖,增强 “一老一小” 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健康关爱站:由村医常态化驻点,不仅细致收集每位老人的健康诉求,还为其建立动态更新的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既往病史、用药情况及定期体检结果。针对老人就医难题,主动协调对接乡镇卫生院及上级医院,提供预约挂号、陪同就诊等便利;尤其聚焦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通过定期随访、用药提醒、饮食指导等方式,帮助老人科学管理健康,还为驿站内托管的儿童提供基础健康检查和外伤应急处理,让健康守护覆盖“一老一小”。
文化活动站:深入倾听老人对文娱活动的想法与偏好,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常态化组织藏棋比赛、民歌传唱、锅庄舞表演等活动,还会根据季节和节日策划主题活动,如春节、藏历年联欢会等。同时,设置图书角、棋牌区等固定活动空间,配备适合老人的读物和娱乐器材,专门为儿童开辟益智游戏区和绘本角,让老幼各得其乐、共享欢乐。
矛盾调解站:以幸福苑副院长为核心,凭借其德高望重的身份和对村情民意的熟悉,主动介入老人之间、老人与子女的日常小摩擦。通过拉家常、讲情理的方式,耐心疏导情绪、化解误会,比如调解因赡养方式产生的分歧、因生活习惯引发的邻里矛盾等,既维护了家庭和睦,也促进了驿站内的和谐氛围,让老人在舒心环境中安享晚年。
生活互助站:积极搭建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互助平台,根据身体状况和特长,组织低龄老人为高龄、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送餐、陪同散步、代购生活用品等服务。同时,定期开展互助分享会,鼓励老人们交流经验、传递温暖,逐渐形成“邻里相帮、守望相助”的养老氛围,让每位老人都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政策宣传站:聚焦养老补贴、医保报销、高龄津贴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贴等与老人和儿童切身相关的惠民政策,通过发放手册、现场讲解等方式进行宣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老人疑问,比如“哪些情况可以申请养老补贴、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贴”“医保报销需要哪些材料”等。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儿童,还会上门“一对一”讲解,确保政策红利真正走进每个老人、儿童家庭,做到家喻户晓、应享尽享。
心愿收集站:专门设立“微心愿”登记本,认真记录老人的每一个心愿——小到一副老花镜、一件保暖衣物,大到希望与远方子女视频通话、重温一次年轻时的爱好;也仔细记下孩子们的小心愿,像想要一套绘画工具、一本故事书、一个足球等。登记后,由县民政局、村委会及社会工作者共同梳理,分类推进实现:能即时解决的当场落实,需要协调资源的多方联动,让老人、儿童感受到“被惦记、被重视”的温暖,让每个微小的心愿都能绽放幸福光芒。这种从心愿中提炼的基层声音,让社会治理更贴合群众需求,既让“一老一小”心愿落地,也为社会发展贡献了来自最基层的鲜活思路,实现了“小心愿”与“大民生”的良性互动。
多元发力提质效 全面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一)集中供养服务“标准化”:曲水县重点创建星级特困集中供养服务中心,完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基础设施,明确服务优质化、管理制度化、生活规律化、设施齐全化、环境花园化的供养标准,确保有意愿集中供养的特困对象供养率达到100%。
(二)日间照料服务“多样化”:引入专业化运营模式,拓宽日间照料中心“五助”服务内容,创新康复、瑜伽、按摩等养老服务供给,嵌入寒假辅导班功能区,探索“老幼共养”新模式,着力打造“养老之家”。
(三)村级养老服务“便捷化”:坚持试点先行,大力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累计投资107.5万元,对全县105户60岁以上困难老人的卧室、卫生间、浴室等场所进行针对性改造升级,提升老年群体的居住生活体验,支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幸福驿站”的温暖守护,不仅是曲水县养老服务进步的缩影,更成为撬动社会和谐、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微小支点。在这里,老人、儿童们的笑容凝聚着民生温度,多元服务的落地彰显着治理精度,而援藏资金与福利彩票资金的持续注入,更让这份温暖有了坚实的延续力。随着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幸福驿站”将继续串联起家庭幸福与社会稳定,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为曲水县促进社会和谐、推动高质量发展增添浓厚的民生底色与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