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解放村的晨雾还未散尽,董洪胜已推开了副食店的折叠门,又是“准点到岗”的一天——那是他在酒泉导弹发射试验基地当技术兵时养成的习惯,严格作息规律,把握时间。
图为董洪胜在整理店内的商品。
戈壁星光,风沙中坚守那份初心
“当年戈壁滩的风,能把人骨头吹得咯吱响。”董洪胜回忆道。1968年的冬天,一列绿皮火车载着18岁的他驶向西北,车窗外的绿色越来越淡,最后只剩下无垠的黄。
图为董洪胜年轻时的照片。
酒泉导弹发射试验基地的营房是半截埋在沙里的地窝子,夜里能听见沙子打在铁皮屋顶的声音。作为技术兵种,他要在零下三十度的寒夜里,用冻得发紫的手指调试仪器。“有次导弹测试到紧要关头,风沙把电缆接头埋了,我们趴在沙窝里挖了三个钟头。”老人忽然提高声调,浑浊的眼睛里闪过光,“那会儿就一个念头:阵地在,人就在!”
六年军旅生涯在1974年画上句号。他先后在棉花站过磅、在皮革厂鞣制皮料,依然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一晃就是数十年。
扎根乡土,从军营到市井的延续
1999年秋,50岁的董洪胜站在解放村那条坑洼的路上,望着这间闲置的土坯房。“就这儿了。”他拍板时的语气,和当年接受任务时的模样如出一辙。
在决定自谋职业经营副食店后,董洪胜首先就想到向烟草公司申请烟草证。武汉市黄陂区烟草营销部(以下简称“黄陂烟草”)的工作人员了解到他的情况后,主动上门指导他办理相关手续,详细讲解了烟草经营的规范和注意事项,让他少走了不少弯路。
拿到烟草证后,董洪胜开启了他的经营之旅。每天董洪胜总在清晨七点准时开窗,把屋子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开店也是为人民服务,满足邻里的需求,就是我的责任。”董洪胜说道。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十年。2010年夏天,客户经理抱着平板电脑来店里,屏幕上跳动的订单数据让董洪胜发了怔。“董老,城里超市都用这个进货了。”他摸着屏幕,忽然想起酒泉导弹发射试验基地的雷达显示屏,“时代变了,可打仗的道理没变,得摸清敌人的动向。”
数字浪潮,银发老兵的二次冲锋
面对线上经营的新趋势,董洪胜有些手足无措。在他迷茫之际,黄陂烟草再次伸出援手,为他制定了上门培训计划。客户经理定期来到店里,“手把手”地教他线上团购、库存管理、会员维系等新知识。
图为客户经理在指导董洪胜分析经营数据。
面对这些新名词,董洪胜拿出当年攻克技术难关的钻劲,带上老花镜认真笔记、反复练习。他感慨:“当年摸透精密仪器,现在学这些道理相通,都是为了做得更好!”
第一个会员群建起来时,只有五个老主顾。但是,董洪胜并没有气馁,主动向客户经理联系,寻求改进意见与建议。
“要定期在群里发布新商品信息,让客户感兴趣”“临期商品可以在群里发布促销信息,吸引顾客购买”“发布的文字信息要生动一点,不要一板一眼”……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加入会员群的顾客果然越来越多,店内的商品周转率也明显快了不少。
在黄陂烟草的持续指导下,董洪胜的副食店已经成为了村里的一个小地标。“开店经营也是在‘打仗’,不冲锋就必然败北。当兵时我敢‘冲锋’,现在我也不能‘言放弃’。”谈到未来,董洪胜笑着说道。(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