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出行”构建基层“微治理”新模式

2025年08月18日 22:20:3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环卫路街道新运社区聚焦特殊群体“出行难”这一“关键小事”,创新探索“志愿出行”模式。该社区党总支以党建引领聚力打造“互·享”合作社平台,巧用“积分制”杠杆撬动多元主体参与,成功构建起“志愿出行+社区共治”的基层“微治理”新模式。这不仅有效破解了出行难题,更激活了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将一个个民生“小需求”汇聚成推动社区善治的“大能量”,让温暖的“志愿红”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为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注入了澎湃活力。

一、聚焦痛点难点,化“出行困境”为“治理契机”

新运社区地处雅玛里克山脚下,公共交通覆盖不足,“银发族”占比超35%,残障人士、重病患者等特殊群体日常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尤为突出,成为困扰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的“老大难”。社区党总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变“被动响应”为“主动破题”,将解决“出行难”精准定位为撬动社区治理的“关键支点”。通过网格员“敲门行动”、居民议事会、线上问卷等进行深入摸底,精准绘制“需求清单”。社区敏锐意识到,破解出行难题不仅是提升服务温度,更是凝聚人心、激发自治活力的“金钥匙”。由此,“志愿出行”——这一以邻里互助为内核的“微治理”路径应运而生。

图片1.png

新运社区创新建立“幸运银行”,用于兑换“幸运积分”。

二、打造“互·享”引擎,驱动“积分循环”激活内生动力

新运社区“志愿出行”模式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其创新的“互·享”合作社平台和富有生命力的“分制”生态。

“互·享”平台——聚合资源、精准链接。社区党总支牵头,打破行政壁垒和资源分散困局,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互·享”合作社平台。该平台不仅整合了社区自有资源,更吸引了辖区超市、诊所、幼儿园、汽车修理店等24家共建单位和一大批热心居民加入“服务联盟”。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居民“点单”、志愿者“接单”、资源“供单”的匹配。服务范围从最初的志愿车队接送,拓展到依托联盟单位开展的“爱心义诊日”“法律咨询角”“寒暑假托管班”等N项常态化、多元化服务项目,形成“出行带服务,服务促融入”的良性循环。

“积分制”循环——量化善行,激发动能。社区创新建立“幸运银行”积分激励机制,将提供出行服务、参与环境整治、调解邻里纠纷、提供专业技能等各类志愿服务和公益行为量化为“幸运积分”。积分可灵活兑换联盟商户提供的折扣商品、育儿服务、车辆维修保养等77类实惠奖励。例如,暖阳专车志愿服务队耿师傅每月接送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田阿姨去银行领取救助金,耿师傅用累积的积分兑换汽车维修保养服务。这种“服务获积分、积分享服务”的模式,极大提升了志愿者的获得感和荣誉感,有效激发了居民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再到“组织者”的角色转变,“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蔚然成风。

图片2.png

新运社区暖阳专车志愿服务队耿师傅每月接送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田阿姨去银行领取救助金。

制度筑基——规范运行,保障长效。为确保平台健康有序运行,社区主导制定了《“互·享”合作社工作制度》《志愿者管理办法》《积分获取与兑换细则》等一整套制度规范。明确了服务范围、安全责任、积分标准、兑换流程、监督反馈机制等核心环节,确保服务公平、透明、可持续。定期召开联盟单位联席会和居民代表评议会,动态优化运行规则。

图片3.png

新运社区开展“幸运集市”,居民在“幸运银行”兑换物品。

三、“微治理”释放大能量,共建共享格局成效斐然

新运社区“志愿出行”模式以“小切口”推动“深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微治理”释放出提升社区凝聚力、幸福感的“大能量”。

服务可及性显著提升。“出行难”有效纾解,暖阳专车志愿队累计提供出行服务80余人次,其中90%服务于老年人和特殊群体。依托平台落地的义诊服务惠及1000余人次,法律咨询解决纠纷10余起,“寒暑假托管班”解决双职工家庭后顾之忧。居民普遍反馈:“以前出门看病愁半天,现在一个电话,社区‘专车’就到楼下了!”

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加速形成。“积分制”有效盘活了辖区单位闲置资源,构建起步行可达的“15分钟志愿服务便民圈”。现社区共有暖阳专车、红色先锋等志愿服务队5支、志愿者220余人。“有事找平台、有难大家帮”的互助氛围日益浓厚,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根基日固。

社区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通过季度“积分之星”表彰、优秀志愿者故事宣讲等形式,居民在奉献中收获认同,在互助中增进情谊。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率提升,邻里关系更加和睦,“新运是我家”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显著增强。正如志愿者王女士所说:“帮人就是帮己,看着邻里笑脸,攒着幸运积分,心里特别暖!”

滚滚车轮,丈量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暖暖“志愿红”,映照的是基层治理的智慧。新运社区“志愿出行”模式,以其“小车轮”承载起的“大担当”,生动诠释了“微治理”如何有效破解民生难题、激活社区活力、筑牢治理根基。它不仅是服务模式的创新,更是党建引领下,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的积极探索。(周仁波吴婷)


责任编辑:朱兵

志愿服务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