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送爽烟田茂,烟叶采烤正当时。走进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烟田,一片片烟叶在初秋微风中舒展,阳光下泛着油亮光泽,烟农们穿梭其间采收,烟技员田间地头现场指导,一派繁忙有序景象。近期,许昌市烟草公司建安分公司(以下简称建安烟草分公司)聚焦烟叶生产关键环节,以“小灶式”精准服务破解技术难题,推动烟叶品质与烟农收益双提升。
采收指导“开小灶”:精准把控“第一关”
“赵技术员,您看这片烟田的叶片,是不是该采收了?” 清晨6点,桂村乡周沟村烟农肖俊龙正举着烟叶向烟技员赵继伟请教。流转 34 亩烟田的他, 正为把握不准采收时机犯愁。“以前听老辈人说‘烟叶采收差一天,烘烤质量差一截’,可我实在拿不准啥时候采收最合适。”
在建安区,不少像肖俊龙这样的新烟农,他们要么采收过早导致烟叶欠熟、香气不足;要么采收过晚造成杂气偏重,直接影响烟叶质量和烟农收益。
“下部烟叶看叶基,叶脉发白就可收;中部烟叶看叶尖,叶尖下垂莫停留。” 为破解这一难题,建安烟草分公司组建6支技术服务队,划分责任片区开展 “一对一” 指导。烟技员带着“成熟度对照卡”田间教学,将专业标准转化为易懂口诀,让烟农快速掌握采收要领。
图为桂村烟站烟技员赵继伟在指导鲜烟分类。王军红摄
除采收指导外,烟技员们的服务“小灶”还延伸到鲜烟分类环节。针对“同株烟叶成熟度不一”的情况,现场指导,创新 “三看三分” 工作法:看部位分上中下、看颜色分浅中深、看完整度分好中次。在桂村乡分级点,赵继伟现场演示如何分拣带青斑、叶脉过粗的烟叶,确保 “同筐同质、同竿同质、同层同质”,提升烟叶烘烤均匀度,为后续提质增收筑牢了第一道防线。
烘烤指导“开小灶”:精细调控出精品
“叶片发软打卷就升温,干湿球温差别超 5℃。”建安区周沟村烘烤工场里,烟技员将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口诀,指导烟农精准控温。针对部分烟农固守“凭经验烧火、靠感觉控温”的老办法,及时编发烘烤技术手册,用“变黄期看叶色转黄度、定色期查主筋干燥度” 等形象描述替代专业术语,配上示意图让老烟农轻松掌握。
为解决设备老化难题,建安烟草分公司还配合区农业农村局新建电能烤房。“以前烤烟全看运气,现在赵技术员全程盯着调参数,每炕能多赚上千元。”用上新式烤房的烟农袁惠芳由衷地说。从烘烤曲线设定到异常处理全程把关,经过全链条“小灶式”服务,烟叶采收精准度、烤后烟叶黄烟率显著提升。
预检指导“开小灶”:分级前置提质效
“以前最怕交烟,找不来专业分级的人,自己分不明白总返工,交烟还得排长队。现在开展分级预检,除烟技员提前入户预检外,还可以将烟叶送至前置服务点,由专业分拣员预检后,交售省工省事又省心!”桂村乡韦路口村烟农李永胜看着封签整齐的烟叶喜滋滋地说。
图为桂村烟站烟技员吴红卿在烟农李永胜家指导烟叶预检。王军红摄
建安烟草分公司推行预检分级前置改革。收购前,各烟站每周对合作社预检团队开展两次烟叶分级“靶向培训”,烟技员带着标样“手把手”教学,确保预检员吃透 “去青去杂、分部位颜色” 标准。同时,还建立“培训-考核-上岗”机制,从等级纯度、分拣效率、烟农满意度三个维度开展考评,推动烟叶分级技术落地更精准。
烟技员既当“辅导员”又做“监督员”。指导合作社严格按照标准分级预检,随机抽查分级现场,用“标样比对法”校准预检员眼光,封签前逐筐复检,现场演示分拣技巧。这种“嵌入式”服务指导,不仅提升了烟叶入场合格率,也为烟农解决了分级找人难、分不准、没地放的烦恼;同时减少烟农交售时间,让每一片烟叶在精准分拣中实现品质增值。
“这片片‘金叶’,不仅是烟农手里的‘致富叶’,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叶’。我们会继续坚守初心,深化服务指导,从一粒种子落地,到一片‘金叶’入仓,让技术跟着农时走,服务围着烟农转,把‘小灶式’服务延伸至烟叶生产收购全链条,让产业兴旺的图景在这片田野愈发鲜亮……”建安烟草分公司农艺师表示。(边亚梦 王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