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双眼睛,与万千星河——观九三阅兵有感

2025年09月05日 23:42:39 日照新闻网

长安街在秋日的晨光中苏醒,静得只剩下风与红旗的私语。

我坐在电视荧屏前,准备迎接一场预料之中的震撼。轰鸣的战机、挺拔的军姿、锃亮的钢枪——这些阅兵式上的经典画面,早已在心中预演了无数遍。然而,当一个特写镜头捕捉到一名年轻士兵的面庞时,所有预设的情感都被悄然重置。

那是一张年轻得令人惊讶的脸庞,皮肤被阳光镀上古铜色的光泽。但真正抓住我的,是那双眼睛。

它们如深邃的星河,闪烁着这个时代特有的光芒——既有星辰般璀璨的理想,又有大地般沉实的担当。瞳孔里燃烧着一簇沉静的火焰,所有的光都向内收敛,凝聚成一种超越年龄的坚定。那目光穿越镜头,锚定在一个唯有军人能理解的远方。

一滴汗水沿着他的额角缓缓滑落,在阳光下折射出细微的光晕。他的眼睫未曾有丝毫颤动,仿佛整个人已经与那身军装、与手中的钢枪、与脚下的土地融为一体。这不是一种表情,而是一种存在状态——整颗心、整个灵魂都已熔铸进一个名为“使命”的宏大叙事中。

在这瞬间,宏大的阅兵式在我眼中悄然退潮,具象为这双唯一的眼睛。

我忽然想起曾看过抗战时期的老照片,那些奔赴前线的青年,眼神里有着同样的坚定,却多了几分诀别的悲壮与未知的迷茫。而眼前这双眼睛,它的底色是源自力量的自信,是知道自身为何而战后的绝对坦然。

从那时到此时,从“决死”到“决胜”,这眼神的变迁,何尝不是一部无声的强国史诗?这双眸,如一扇时空之窗,让我窥见了一条浩荡河流的奔涌。

这条河流,源自南昌城头的晨曦,汇于太行山上的烽烟;它淌过朝鲜冰雪的苦寒,也经历过戈壁风沙的磨砺。一代代中国军人将青春与热血注入其中,他们的眼神或许因时代不同而各异,但内核的那份忠诚与担当,从未改变。

今日我所见的这双眼睛,便是这条历史长河中最年轻、最清澈,却也最有力的一朵浪花。它传承了所有的过去,也映照着所有的未来。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阅兵式上,我们为“祀”,致敬历史,告慰英灵;而他们是“戎”,是活着的、呼吸的、行走的钢铁长城。最尖端的武器固然令人心安,但最终,一切武器都需要被赋予灵魂。这灵魂,便是由这万千双眼睛里的光芒所点燃。武器会迭代更新,但这份眼神里的光,才是国家安全感最永恒、最可靠的基石。

镜头缓缓拉开,那双眼睛汇入了方阵,化作一片令人震撼的“中国蓝”和“松枝绿”,化作了同一张面孔、同一种步伐、同一个心跳。我再也寻不见他,但我知道,他就在那里。他与身边的战友,与身后的祖国,已是浑然一体。

当最后一架战机划过天际,留下绚丽的彩烟,广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关上屏幕,窗外是车水马龙、人间烟火。这份寻常的安宁,忽然变得如此珍贵而具体。

我们享有的每一个平凡日子,背后都矗立着无数双那样的眼睛。他们伫立在高原、海岛、大漠、长空,用自己的青春为我们站立成界碑,将那所有的风霜雨雪,都挡在了我们的生活之外。

那双眼睛,我将长久铭记。它让我明白,所谓大国威仪,其最深厚的底气,不在别处,正藏于这万千普通士兵的肩头、胸膛和眼眸之中。他们是这个时代最明亮的星河,用青春点亮了和平的天空。

他们凝视远方,我们才得以安享当下。这便是这个秋天,关于家国最深切的体悟。(陈海燕)


责任编辑:韩利

军人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