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湖北宇洪光电实业有限公司研发试验中心内,研发经理胡旻手持一根看似普通却内藏玄机的电缆,正进行机器人线缆弯折测试——实验台上,这根电缆已历经数万次往复弯折,仪器显示信号传输仍稳定。“我们要让电缆弯折500万次不断电,为机器人打造‘永不疲倦的神经’。”胡旻指着实验数据说。
据了解,这场测试正是宇洪光电牵头攻关的“高柔性抗干扰机器人电缆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关键环节。该项目今年3月立项,不仅成功获批黄冈市2025年主导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还获得20万元资金支持。目前,项目已完成产品试验进入到最后的极限弯折检验阶段。“这意味着产品在严苛工况下,仍能保持超稳定性与可靠性。”胡旻补充道。
这个总投资80万元的科研项目,能快速突破,关键在于汇聚了校企各方的智慧力量:项目合作方科普达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其在特种高分子材料领域的技术积累,为项目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持;黄冈应急管理技术学院则为项目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验证,形成“企业提需求、高校做支撑、材料商供保障”的协同闭环。
该项目研发的高柔性抗干扰电缆,主要瞄准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高精尖领域,预计10-11月进入试产阶段,12月正式投产。值得关注的是,已有客户提前预订,预计首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未来将以每年10%—20%的增速稳步增长。“这不仅能显著增强我们在高端电缆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还能带动本地配套企业发展,形成细分领域产业链。”宇洪光电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样的校企合作实践,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并非个例。当前,科普达高分子企业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高分子材料实验室,推进新一代拉伸流变挤出装置在光电线缆材料领域的产业化应用;龙源石膏联合西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技术攻关,推动石膏功能性材料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宇星水钻携手河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建设超硬材料研究院,加速超硬材料的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校企合作的深化,离不开黄梅县从政策、平台、资金、服务等维度的有力支持:在政策引导方面,出台专项扶持政策,近三年累计兑现奖补资金超3000万元;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积极搭建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和离岸科创平台;在科技金融方面,创新推广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已为80余家企业提供授信4.35亿元;在创新环境方面,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黄梅县科技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戴联明表示,将深化校企合作,着力攻关光电线缆、石膏新材料等关键技术,依托科创孵化平台,推动企业实现产品迭代,带动产业升级,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吴慕枫、孙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