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网上海9月16日电(记者王迪)作为长宁区一年一度的文旅盛事,“最虹桥”嘉年华继2024年品牌焕新后,于2025年金秋再度启幕。
2025年“最虹桥”嘉年华聚焦“彰显区域魅力、促进心灵连接、激发区域活力、共创美好生活”全景目标,以“最虹桥 Xin遇见”为主题,于9月至10月在全区范围内文化场馆、公园绿地、商业载体、网红街区等各处活力空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商旅活动。通过“1+15+X”模式联动全区各部门、十个街道(镇),突破传统文旅活动框架,立体呈现“心遇见”“馨遇见”“新遇见”三重维度,全方位满足市民游客的多元化需求,不断拓展长宁文旅品牌影响力,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注入强劲动能。
以本届嘉年华为契机,长宁区将启动特色入境游目的地三年行动计划,从“游客吸引力”“消费转化力”“平台传播力”三条战略路径,围绕愚园路历史风貌街区、静雅武夷街区和新华历史风貌街区等试点区域旅游公共服务和产品提升,着力打造融合传统上海风情与现代都市活力的“百年街巷、烟火长宁”文旅IP,推动建设“未来想来、来者心动、走后回味、主客共享”的入境旅游第一站。盛典之夜将发布《上海市长宁区入境旅游示范街区建设指南》、“Shanghai Pass”都市旅游卡(长宁卡)、4大主题citywalk线路及“吃住行游购娱”点位地图,配套增设离境退税点、行李寄存点、旅游厕所等便捷设施,构建从导览到消费的全链条服务体系,系统性提升入境游客的旅行体验。同时,通过“城市邂逅邬达克”建筑展、“何以敦煌”艺术展、“沪语风华”城市漫游、上海街头艺术节等文化活动,打造可感知、可传播的沉浸式体验场景,让中外游客在梧桐树影间读懂长宁故事,在艺术互动中架起跨文化沟通的桥梁,建立中外游客与长宁文化的情感共鸣。
通过跨部门资源整合与多业态协同,本届嘉年华以“全域联动”模式深度激活城区毛细血管。143场“X”特色活动精心划分为“古韵新潮”“烟火微游”“商圈嗨购”“街区赏玩”“数智文旅”“住宿优享”六大主题板块,实现从核心商圈到街巷阡陌的全面覆盖,助力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和经济发展新活力。在文化供给方面,“艺术天空”公益演出以木偶剧、管弦乐等市民游客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零距离进驻各大商圈;都市微旅行则从“艺术、时空、感官、生命”四种视角串联上生·新所、武夷|MIX320等区域文旅地标。在消费促进方面,区内各大商圈开启金秋购物节,共同推出票根优惠、夜间嗨游、离境退税等福利;多家优质宾旅馆紧扣“国庆+中秋”黄金周,提供更具性价比的入住礼遇和房费折扣;虹桥草地音乐节、市民舞蹈大赛决赛、“晒秋好书市”主题市集更以文旅活动为商业赋能,持续拓展文化消费新场景。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嘉年华创新发行兼具消费优惠、文化传播与收藏价值等多重功能的限量版盛典卡牌,充分发挥“票根+”聚人气、促消费作用,构建“短—引流—中—转化—长期沉淀”的可持续品牌运营模式,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增长双赢。
当“数字长宁”的创新基因与AI赋能的未来图景相遇,本届嘉年华通过各级各类虚实共生的数字文旅资源,放大感官体验,构建科技人文双驱动的全环境智能互联新样态。“光耀长宁”光影节借助数字3D设计构筑“一核两轴三圈”的光影空间布局,用数字光影勾勒长宁发展轨迹;“遇见之美”超媒体钢琴音乐会将工业建筑空间与感官交互技术深度融合,呈现声、光、影一体化的沉浸式视听盛宴;“艺术上海”国际博览会引入AI技术,突破传统静态画作展示边界,实现实体艺术与数字技术共振的多元艺术生态;第十八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更以“机·智”为主题,为青年艺术家探索人机共生时代艺术的新可能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此外,NCT ZONE国内首次快闪打通虚拟偶像与现实玩家的边界;运用AIGC生成式技术优化信息呈现形式,传递视障共享理念——这些由代码与灵感共同编织的文化叙事,正在重新定义科技时代的人文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