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昌江木棉实验学校少先队大队委与大队辅导员。
在新时代背景下,红色基因的传承已成为青少年教育的核心命题。首都师范大学昌江木棉实验学校少先队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时代责任感,构建了“政治启蒙—实践育人—组织建设”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
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以下简称第九次全国少代会),专注于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通过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强化组织建设和深化实践育人,少先队工作实现了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学校少先队以“党团队旗飘起来,红色基因代代传”为主线,在传承与创新中培养时代新人,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品牌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红色基因深植校园
学校少先队深刻把握“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一精神内涵,将政治启蒙融入教育全链条。除入队仪式外,学校还开发了“红色基因成长手册”,通过“争章积分”反映队员参与红色活动的表现,每学期覆盖率达100%。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学校少先队工作的核心理念。每年“六一”儿童节和少先队建队日,学校都会举行隆重而富有创意的入队仪式。2024年,学校作为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首所示范入队校,承办了全县首次示范入队仪式。100余名新队员在队旗的见证下庄严宣誓,通过“红色故事情景剧”和“穿越时空的对话”等环节,让少先队员们沉浸式感受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校领导表示:“这样的仪式不仅是形式,更是一堂生动的政治启蒙课。”这一创新形式得到了县少工委的推广,家长满意度达到100%。
政治启蒙还融入日常教育中。学校组建了“红领巾讲解员”团队,三年来培养了120余名小讲解员。他们走进校园、社区和红色教育基地,讲述自贸港发展故事、家乡非遗文化和革命英雄事迹。近期,在海南省2025年“红领巾讲解员”大赛中,学校学生符妙璇以“童心看未来,自贸港故事”为主题,讲述了海南非遗——昌江制陶技艺,获得二等奖。
在昌江县少工委的引领及领导下,学校少先队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少先队员素质不断提高,学校少先队逐渐成为昌江少先队工作的佼佼者。
先锋力量服务校园与社会
学校将“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形成了“党团队联动”的志愿服务模式。每年3月,党员教师带领团员和少先队员走进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关爱孤寡老人”“文化进社区”等活动。3年来,累计服务次数超过12次,覆盖居民3000余人次。社区负责人表示:“这些‘红马甲’不仅传递了温暖,更展现了新时代少先队员的责任担当。”
学校还创新设立了“木棉红领巾先锋岗”,成员来自各中队自愿参与的队员,由大队部管理。从清晨校门口的礼仪迎接到课间操纪律巡查,从教室卫生检查到校园文明督导,先锋岗队员每日轮流上岗,身上的“红领巾先锋岗绶带”成为校园中流动的“红色旗帜”。从第一届的20名队员,到如今第三届的80名队员,他们的服务不仅提升了校园管理效率,还培养了队员的奉献意识。
在“红色旗帜”的引领下,大队委自主成立了“木棉红领巾失物招领处”,在校园一角设置固定投放箱,每日定时整理登记物品,通过自主认领、公告栏和班级群发布招领信息,并建立“暖心留言本”收集失主反馈。成立以来,已帮助找回200余件物品。
通过这些活动,少先队员们不仅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更在无形中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他们的行动感染和带动了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学校也将继续探索更多的实践育人方式,为少先队员们提供更加广阔的成长舞台,让先锋力量在社会服务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打造活力向上的
少先队集体
学校少先队以“规范化与创新性”为双引擎,深耕组织建设,激活集体生命力。在队伍建设层面,大队委竞选采用“公开演讲+民主投票”模式,将竞选化作民主意识萌芽的生动课堂。中队活动则紧扣“一月一主题”主线,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深度融合。多元特色活动如繁星点缀校园,既凝聚集体向心力,又为队员成长注入活力。
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工作的重要保障。大队辅导员老师唐玉爱深耕少先队工作,先后设计了“雷锋故事我来讲”和“自贸港故事我来讲”等活动载体。2024年,唐玉爱在海南省少先队活动课展示中,凭借《学先锋榜样,做强国少年》一课,获得三等奖。
三年来,学校少先队以扎实的工作赢得了多项荣誉。2023年,四(5)中队获“全国红领巾中队”;同年,大队辅导员老师唐玉爱被评为“昌江县优秀大队辅导员”。2022年和2025年,在海南省红领巾讲解员风采大赛中,本校队员参赛分别活动省级二等奖和三等奖,唐玉爱老师两次均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少先队集体在2022年荣获昌江县“优秀大队委”和“优秀中队”称号;29名队员、2个中队及大队委获得昌江县“红领巾奖章”二星章;2名队员、七(2)中队及少先队大队获得海南省“红领巾奖章”四星章。
赓续红色血脉
培育时代新人
站在新的起点,学校少先队将继续以第九次全国少代会精神为指引,深化“政治启蒙+实践育人”模式。未来将重点打造“三个一工程”:建设一个少先队红色文化室,开发一批本土红色教育课程,组建一支校外辅导员队伍。同时,深化与社会资源的联动,拓展“红领巾研学基地”,让队员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成长。
“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马永杰表示,“我们将继续以创新为动力,以实效为目标,让学校的少先队工作成为引领青少年成长的一面旗帜。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计划在未来推出更多红色教育实践活动,比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相结合的项目,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和交流,让少先队员们更加深入了解家乡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开展更多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培养队员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我们期望通过这些创新举措,为自贸港建设培育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在党旗的指引下,首都师范大学昌江木棉实验学校少先队正以蓬勃的朝气和创新的活力,书写着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精彩篇章。在这片红色沃土上,少先队员们将赓续红色基因,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绽放光芒。
《中国城市报》(2025年08月04日第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