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清河门区:党建引领“一子落” 盘活社区“整盘棋”

2025年08月27日 17:55:21 中国城市报记者杜英姿、郭文治、孟航、李彤彤、李静雯综合报道

近年来,辽宁省阜新市清河门区聚焦“幸福新社区”建设工作,持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通过织密组织体系、提升服务水平、构建共治格局,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党建引领

激发基层治理动力

清河门区依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做好议定事项跟踪推进工作,形成纵向联动、横向协同良好态势。

织密组织网络强根基。按照“规模适度、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则,精准划分城市社区网格,整合街道、社区、物业、驻区单位等力量下沉网格,实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建立“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闭环机制,前置化解矛盾纠纷120余件,办结阜政通、12345服务热线投诉129件,办结率100%。

健全联动机制聚合力。用好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制度,吸纳驻地共建单位成员72人,40名有影响力的驻地单位党组织书记担任兼职委员。由街道党工委牵头,统筹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企业、驻区单位资源力量,每月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协商解决民生难题。推行“居民提案制”,组织开展“居民议事会”,以座谈形式,对小区治安、环境治理、设施维护等公共事宜群策群议,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92件。

开展村社联建破坚冰。为提高搬迁安置小区社会治理能力,组织全区2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结对联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两日并学”活动。推动共建共享,社区构建“村社融合网格”,村党组织推动党员下沉网格,担任网格员,认领网格事务、党员责任区,共同打造“服务型”党员先锋队,让安置居民无论原户籍属于哪里,都能够随时随地享受便民服务,推动共建村、社区工作由“单打独斗”向“合力共建”转变。

聚焦阵地前移

健全党群服务体系

清河门区秉持“群众需求在哪里,党群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原则,打造“15分钟服务圈”,有效缩短服务距离。

服务阵地再升级。利用闲置空房等场所,打造党群服务驿站13处,实现社区全覆盖,2024年以来开展各类党群活动1200余次。针对7个安置小区“无休闲空间”痛点,利用可释放公共资源,建设1400平方米覆盖4个社区、7000余户居民的综合性居民文化体育中心,重点提供养老托幼、文化活动、全民健身等服务,面向辖区居民免费开放,真正成为群众“看得见的幸福、摸得着的温暖”。

服务体系再前移。打造“移动办公桌”服务品牌,将办公阵地前移到小区院落,构建“周五流动服务日”工作机制,将21项高频事项梳理成“便民服务包”,针对特殊群体建立“红色代办”服务台账,实现低保申请、医保参保等事项“主动上门、即时办结”。社区党委建立“即时办、云端办”服务机制,实现困难认定等业务15分钟响应。搭建“移动办公微信群”,由党员担任“云管家”,通过“拍照上传预审材料—后台分类转办部门—定时群内反馈进度”的方式实现数据多跑路。活动开展以来,办理各类事项100余件,群众诉求“家门口”办理量达98.2%、满意度达99%。

议事协商再扩面。坚持问题分层分类调处机制,构建“网格—社区—街道”三级议事协商平台,实现问题逐级过滤、精准化解。组织网格员入户走访征集建议,“线下+线上”征求居民意见建议,常态化开展主题议事会,吸引党员、居民代表、物业人员等超1800人次参与,成功将矛盾隐患稳控在基层、化解在萌芽,2024年以来累计解决停车难、水管堵漏等民生问题97个。目前全区已成功塑造“民情对话亭”“社区党组织书记小茶桌”等13个具有影响力的议事品牌,真正形成“琐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治理格局。

聚焦多元共治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为打破治理壁垒,清河门区通过领办“红色物业”、深化志愿服务、数智技术赋能,构建“党建引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体系。

打造高品质物业服务。街道创新“领办式”红色物业,建立“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任物业公司党建指导员,退休社区委员进入物业公司管理层,现任社区“两委”成员交叉任职业委会,物业保洁员担任网格员。打造集物业服务、党群议事、爱心食堂、体育健身于一体的占地面积达1600平方米的“红色物业党群服务中心”,服务覆盖6个社区、11个小区、1.1万户住户。设立“红色物业专项基金”,企业每年从物业费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作为应急储备金,2024年以来累计投入20余万元,完成800余户屋顶防水改造,推动物业企业从“商业运营商”向“社区合伙人”转变。

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开展“党建+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27支,推动退休教师、退役军人、社区老党员等287名党员志愿者下沉网格,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638次,受益群众5000人次,把精细化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推行“爱心银行”志愿互助模式,设立积分兑换制度,已累计存储志愿服务时长7000小时,志愿服务团队坚持10年开展公益性服务活动,累计捐款近20万元。

数据赋能智慧社区。积极探索“科技赋能+民生服务+志愿联动”的基层治理新模式,联合中国联通开发构建起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智慧治理平台”,实现居民需求“线上一键响应、线下快速处置”。整合人口、房屋、事件等数据5500余条,实时监测消防、井盖、高空抛物等风险,推动基层治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升级。(记者杜英姿、郭文治、孟航、李彤彤、李静雯综合报道)

《中国城市报》(2025年08月25日第23版)


责任编辑:越玥

社区网格化管理时政党组织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