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城区:党建引领五化赋能 系统高效做优治理

2025年09月12日 17:42:08 中国城市报记者杜英姿、郭文治、孟航、李彤彤、李静雯综合报道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古书院社区召开居民议事会。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前书院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帮办代办服务。

近年来,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坚持做实党建引领,将建强基层组织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抓住网格、物业、服务、共治、信息化五个关键,以物业酬金制及“警网融合”“物网融合”等社区治理创新项目为牵引,探索出城区“党建引领、五化赋能”的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径。

网格治理精细化

做实最小单元

城区围绕市委提出的做实做细“组织、责任、力量、考核、服务”五大体系,聚焦“精、实、优”多点发力。

聚焦“精”,按照“规模适度、界限清晰、无缝覆盖”的原则,结合新建型、老旧型、单位型、城中村型、城郊型5种小区不同特点,将原有518个网格精细调整为789个,将原有13类45项网格员工作职责精简优化为12类30项,划清网格团队、综治中心、职能部门职责边界。

聚焦“实”,三级综治平台一网统筹,完善网格事项“四循环”,即一般事项网格“微循环”,需要社区办理的上报社区“小循环”,复杂事项街道“中循环”,需要相关部门协调处置的区级“大循环”。采取“问题上报—案卷建立—任务指派—调查落实—反馈结果—结案归档”的“六步闭环”工作法,分类处置各类社区事项,同时大力推行“25715”限时办结机制,即一般事项2个工作日,复杂事项镇街道5个工作日、区级7个工作日,重大事项15个工作日,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聚焦“优”,整合下沉网格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公安、消防等执法力量,探索“警网融合”“物网融合”等模式,实现“联动解决、服务群众”的目的。泽灏社区实施“警网融合”,成立“警长工作室”,采取基础信息联采、安全隐患联治、治安防范联巡、矛盾纠纷联调、重点人员联管、宣传服务联动为核心内容的“一室六联”联调联防机制,让网格借助警格化解难题、警格借助网格排查隐患。钟家庄街道时家岭社区实施“物网融合”联动模式,让网格借助物业充实力量、让物业借助网格融入居民,通过协同共治,持续释放治理“乘数”效应。今年上半年,时家岭社区通过网格服务团队收集民生问题意见共87条,解决完成“微实事”82条,同比增长68%。

社区服务市场化

提供最优服务

城区坚持在服务中引领,在引领中服务,围绕“办事不出社区”目标,努力满足居民差异化服务需求。

在服务事项上,从基础政务服务、全龄公共服务、居民个性服务三个维度入手,将区级行政审批、医疗卫计、医保社保等131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整合下沉;围绕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水、电、暖、气、视、网”等6项社会服务实行帮办代办;拓展保洁、维修等N类个性服务,为居民提供应有尽有、百花齐放的服务场景。

在服务方式上,通过设立便民服务窗口、配备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设置专人帮办代办民生事项、组建团队“一对一”上门帮忙、相关职能部门下沉服务等方式,掌上秒办、自助快办、就近好办、窗口帮办、专员代办、上门暖办“六办”模式整体推广、全面覆盖,提供多渠道服务。

在服务主体上,引入78家第三方机构,市场化运营托幼、养老、大食堂等115个服务项目,形成“护士到家”“五点半课堂”“家人理发厅”等一批服务品牌,让居民办事不出社区,需求在“家门口”解决。在西街街道景德桥社区书香门第小区,一排排崭新的充电桩整齐排列,数十辆电动自行车有序停放,曾经“充电难、停车乱”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物业管理规范化

提升服务水平

物业管理是社区治理最敏感的“末梢神经”,城区紧紧抓住“有人管”“管得住”两大关键,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管理规范化。

在管理职能上,率先在全市成立物业服务中心,全面承接市级下放的21项住宅物业管理权限,明确区、街、社三级物业管理机构承办事项,职能清晰、权责匹配。

在管理机制上,建立物业管理服务达标清单,强化社区党组织对物业企业的服务评议会召集权、服务情况监督权、服务质量评议权,制定物业服务年度百分制考核、物业企业招标准入7种方式退出等办法规范物业管理,构建起“准入—选聘—评价—退出”闭环机制,及时清退不合格物业企业。通过老旧小区改造降低物业进驻成本、社区自办物业兜底、承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和盘活零星地块反哺物业服务等办法,让物业企业进得来、留得下。

在管理模式上,探索物业服务“酬金制”管理,鸿禧山庄、华夏星园、银杏等12个试点小区初见成效,居委会、业委会(物管会)、物业企业三方联动模式推动物业服务质价更加相符、群众更加满意。东圣社区鸿禧山庄小区实行物业酬金制以来,物业收缴率从57%提高到85%,物业员工工资人均增长600元,修建篮球场和200余个电动自行车停车位,拓宽消防通道,结余30余万元物业费转入下年度使用,居民得了实惠,参与小区事务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多元共治常态化

凝聚最大合力

城区全面挖掘社区各类治理力量的主体优势,以多元化、民主化、参与化为实践路径,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机关企事业单位联点共建。依托“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双评价”机制,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包联所报到社区的重点网格(小区),镇(街道)包片领导包联片区内重点网格(小区),实现市区两级156个机关单位包联社区、21225名党员干部主动下沉认领事项。

驻地单位共驻共建。社区主动对接驻地单位党组织,吸纳驻地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兼职委员,与驻地单位共享资源、共商事务、共办活动,382个机关单位发挥优势力量,与社区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实现同频共振、共建共享。

“两企三新”入驻共建。1884个社会组织、1018个非公企业、46个新业态企业聚焦生活服务、文体活动、公益慈善、协商调解等四方面发挥专业优势,丰富服务事项。

志愿者联动共建。探索“社志融合”新模式,让志愿者学习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让社工带动志愿者更好地服务,涌现出“雨墨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红黄蓝三色服务队”“能工巧匠服务队”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10030名志愿者在公益慈善、文化体育等活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居民参与共建。以“线上+线下”的方式搭建平台,形成“居民提事、党组织议事、多方办事、群众评事”的协商议事运行机制。打造“小政协”“银发说治理”“儿童议事日”“小区说事”等共治项目,示范引导社区开展共治活动,民主议事、邻里互助蔚然成风,形成全员齐上阵、治理大合唱的生动局面。北街街道古书院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魏毛毛说:“我们制定的‘一三五’晨例会快议,可以很快讨论解决一些紧急的小事、琐事;‘月月谈’议事会共议又能让大家聚在一起,共同为社区居民关注的实事、要事、难事建言献策;代表委员不定期参议能从更专业的角度给大家出主意;在居民群众全过程评议中,保障了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权和监督权,让居民看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确保了社区治理的公正透明。”

治理手段信息化

增进服务效能

城区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拓展城市综合治理应用场景,向智慧化要人力,以“智治”提升治理效能。

打造智慧平台。依托市级智慧社区平台,改版定制城区“城e办”小程序,拓展基层党建、社区服务等6大功能,链接居民43.68万人,让在职党员线上报到、政务服务线上办理、物业服务线上监督成为现实。

运用智能终端。设立8个镇街政务服务超市,安装111个社区政务、医保、社保等社区自助终端,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居民少跑腿。

推广智能场景。大力普及智慧安防、智慧停车、智慧养老、智慧医疗,提升智慧社区硬件设施,着力打造一批智能示范、康养示范、基础智能社区,让管理更加高效,服务更具品质。北石店镇王台铺矿社区利用“城e办”小程序随手拍功能,呼吁居民发现各类问题随时拍照上传,同时在各小区张贴征求意见二维码,居民扫码即可匿名反映问题。截至目前,社区共收集各类意见40余条,粉刷楼梯墙壁500余平方米,修复裸露地面10余处300余平方米,清理小广告、楼道杂物50余次,修复路面1000余米,梳理并办结6项民生实事,社区治理质效得到显著提升。

《中国城市报》(2025年09月08日第18版)


责任编辑:越玥

社区功能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