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腾冲市腾越街道文星社区居民在“幸福食堂”就餐。
腾越街道供图
在祖国西南边陲的高黎贡山脚下,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不仅以火山热海和翡翠文化闻名,更以其在城市治理中注入的深厚人文关怀而独具魅力。这座承载着抗战历史的边城,当下正通过心理辅导站、守护弱势群体等一系列精细化、人性化的创新举措,为特殊群体、留守老人、儿童和抗战老兵点亮心灯,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城市基层治理之路。
以“心”唤“新”
建好惠及群众的“心灵驿站”
近日,腾冲市腾越街道文星社区居民张仁(化名)成功结束了社区矫正,步入生活正轨。而就在数月前,他还对社区矫正存在强烈抵触情绪。“他的问题主要源于对法律认知的偏差以及戒毒后心理状态不稳定。”社区工作人员介绍。
面对这一情况,文星社区迅速制定并实施个性化帮扶方案。社区工作人员不仅持续关怀张仁的心理状况,还主动延伸帮助其家庭。得知张仁孩子在入学时遇到困难后,社区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成功协助为孩子办理入学事宜,减轻张仁的家庭负担。社区同时安排专业社工多次上门,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耐心倾听张仁的诉求,逐步缓解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通过引导正向思考、帮助建立健康行为模式,张仁逐渐打开心结,态度发生明显转变。
“没有社区的耐心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张仁在回访中表示。
在打造一支扎根基层、服务民生的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的同时,文星社区还组织邀请专业人员对回归社会对象提供团体辅导;心理专家定期驻点,用心理辅导、集中教育等技术帮助特殊人群重塑社会信心。
据了解,为帮助广大市民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心理问题,提高心理调适能力,腾冲市科协投资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心理咨询室,配备智能沙盘、心理自助系统等数智化设备。6年来,腾冲市累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1463场、个案咨询3624人次,惠及群众超12万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群体获得了精准帮扶;企业职工、学生家长通过“家长沙龙”“职场减压”等活动提升了心理韧性,焦虑抑郁筛查率下降18%。志愿者在实践中锤炼本领,69人获得相关专业技能认证,形成了“助人自助”的良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近5年,腾冲市保持了刑事立案、治安案件“双下降”,全市社会治安形势呈现持续稳定的良好态势。在全省群众安全感执法满意度测评中,腾冲市连续多年位居全省边境县市前列。
守护“一老一小”
系紧生活服务的“心灵纽带”
“现在社区有了为民‘老年幸福食堂’,我再也不用担心因为自己上班忙碌不能按时回家,而导致母亲吃不上热乎饭了!”家住文星社区的李女士一边为母亲整理餐盒,一边感慨。
文星社区坚持民生为上,从服务群众的小事、杂事、细事入手,全面提高“一老一小”的幸福指数。如今,在文星社区的“老年幸福食堂”,老人只需“刷脸”便能以补贴价享用低油少盐、软烂易消化的三餐美食。食堂里,红烧肉、清炒时蔬、南瓜粥香气四溢,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笑声与用餐声交织成充满烟火气的乐章。热气腾腾的饭菜,既为年轻人消解了后顾之忧,也守护着独居老人的幸福生活。“‘幸福食堂’辐射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人,对于低保和特困老人,每餐最高给予5元补贴。”文星社区党总支书记许华泽介绍。
在腾冲的很多社区,居民只要通过参与环境治理、治安巡逻、“一老一小”帮扶等活动获得积分,就能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爱心慈善小超市”兑换生活物品。“参加活动既能帮助他人,还能兑换日用品,非常好!”刚刚用参与关爱独居老人活动攒下的20积分兑换了一提纸巾的黄大姐笑着说。
寒暑假,腾冲市区各个社区的活动室里总是热闹非凡。孩子们可以在里面体验非遗剪纸、参与科学实验。“老师会带我们观看有意义的电影,志愿者会用动漫的形式给我们做科普讲解。”一位参加社区活动的孩子说,“在盛唐诗韵中感悟文化传承,在滇西抗战纪念馆亲手制作飞虎战机模型,那一刻,我觉得爱国主义教育变得更加鲜活可触。”
“我们将爱国情怀、传统文化、人生道理融入文明实践的体验课程,让孩子们通过实践去挖掘和感悟其中内涵。”文星社区负责宣传文化工作的李茹蓉介绍。
留守儿童杨亮(化名)一年来的变化也让相关社区的工作人员倍感欣慰。“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孩子和爷爷在老家生活。因为没人辅导课后作业,孩子的成绩一直没有起色,一家人忧心忡忡。”志愿者小高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2024年,社区志愿服务团队成员开始对杨亮家进行结对帮扶,定期为孩子辅导作业,与其深入交流。后来,杨亮的成绩有了显著提升。“现在孩子的笑容多了,眼睛里都有光了!”说起孩子的变化,杨亮的爷爷满是感动。
在关心关爱“一老一小”工作中,腾冲市各社区还整合医院、养老机构等资源,用医养结合的方式服务社区居民,定期为社区老年居民开展义诊,帮助老年人预防高血压等疾病。腾冲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欧阳吉雄表示:“从‘治病’到‘防病’,社区服务让居民的老年生活更有质量。”
关怀抗战老兵
给予英雄亲切的“心灵抚慰”
“我的年龄已经很大了,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去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祭拜那些长眠的战友。”日前,腾冲市固东镇顺利村党总支书记李江兴去看望本村101岁的抗战老兵李会映,寒暄过后,老人道出了他的心愿。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盛大的阅兵活动让我再次想起当年并肩作战的战友们!”李会映老人激动地竖起大拇指,“当年我们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者时,战友们个个是英雄好汉,特别能冲能打。”
作为滇西抗战的主战场,腾冲承载着悲壮的历史记忆。目前除军烈属外,当地还有几位抗战老兵健在。在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的腾冲人心中,关爱老兵,不仅是责任,更是对历史的尊重。
在了解到李会映的心愿后,李兴江紧握着老人的手动容地表示,一定陪老人去完成他的心愿。“别担心,您老的身体还硬朗着呢!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爱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年轻一辈一定会好好珍惜,以史为鉴,强国富民。”
另一位抗战老兵何绍从今年已是102岁高龄,但仍精神矍铄,身体硬朗。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经常到何老家里座谈慰问,帮老人打扫收拾房间,关心他的身体状况和日常生活起居,让老人住得更加舒心。“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社区一直记挂着我们!”对于每一次看望慰问,何绍从都真诚表达感谢,字字句句饱含深情。
多年来,腾冲市将这份对英雄的尊崇化为具体的关怀:腾冲市委、市政府每月向每位健在抗战老兵发放1000元生活补助,且将他们纳入春节慰问对象范围进行特定走访。在社会层面,中兴通讯公益基金每年向每位健在的抗战老兵发放慰问金5000元,深圳特安公司每月向每位健在抗战的老兵发放慰问金500元,昌兴国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每年向每位健在的抗战老兵发放慰问金8000元。今年7月31日,民建上海市委组织到腾冲走访慰问抗战老兵,向每位老兵发放慰问金5000元;8月19日,腾冲市委书记马子兴带队走访慰问抗战老兵,并向每位老兵发放了2000元慰问金及价值500元的慰问品。
“很多事就像种地,种子播下并不会马上发芽,但只要种下去就有了希望。”夜幕降临时,腾越街道天成社区慧心女子调解队巾帼志愿服务队队长杨慧还在和小巷里的居民谈心。她嘴里说的这份希望,正如腾冲细腻柔和的温泉,悄然流淌,润泽着城市居民的心灵,滋养着边城的文明与和谐。
《中国城市报》(2025年09月08日第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