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甘井子区:用心用情托举百姓“幸福梦”

2025年09月22日 16:07:09 中国城市报记者杜英姿、郭文治、孟航、李彤彤、李静雯综合报道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机场街道蓝天社区端午节前夕组织居民包粽子,共叙邻里情。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辛寨子街道和合居社区开展“故事妈妈”讲绘本活动。

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广大群众的现实需求,围绕党建引领有力、服务群众有为、社会治理有效三大目标,全面推进“幸福新社区”建设,用心用情托举起百姓的“幸福梦”。

织密“党建微格”体系

建强社区治理“桥头堡”

建设“幸福新社区”,夯实组织根基是前提。甘井子区着眼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织密“党建微格”,划小党组织服务半径,有效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的问题。

优化组织设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格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党建引领、多网合一的原则,建立网格党支部1570个、网格党小组3452个、党员中心户8029户,构建以“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为支撑的党建微格体系,统一制作社区网格党组织架构图、网格党支部书记公示牌1327块,在社区和楼栋公开悬挂,让群众就近就能找到党组织。

发挥组织功能。依托四级网格党组织体系,引领网格中的各类党组织、企业单位和党员群众带头认领服务事项,定期开展日常巡查走访,了解掌握社情民意。注重发挥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和楼长会、居民议事会等平台作用,对群众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体会商,提出具体措施和解决途径,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去年以来,累计为群众办理事项10.7万件。

完善组织管理。建立网格党支部成员(党小组组长)、网格员和网格信息员信息公示制度,主动亮明身份,接受居民监督。将网格党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对未实现全覆盖、功能弱化的街道进行谈话提醒,督促整改。大力培养树立先进典型,适时开展优秀网格党支部、支部书记评选和表彰活动。近年来,有110个基层党组织获得表彰,其中市级以上14个;176名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获得表彰,其中市级以上13人。

“共产党员家庭”挂牌引领

激活社区治理“红细胞”

建设“幸福新社区”,激发党员内生动力是关键。甘井子区通过开展“共产党员家庭”挂牌引领行动,引导广大党员主动亮身份、践承诺、比贡献、当先锋。

严格准入条件。对党组织关系在本地、近三年民主评议评为“合格”及以上等次,且家庭成员没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党员家庭,经社区党组织审核后取得挂牌资格并进行公示,集中组织挂牌仪式。挂牌党员要严格按照爱党护党、遵纪守法等8项内容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并在年度民主评议会上报告承诺兑现情况。目前,全区挂牌“共产党员家庭”达到10517户。

建立设岗定责和党员联户制度。设立关爱帮扶、纠纷调解等10余个公益性岗位,由挂牌党员结合自身性格特点、专业特长、工作经历等自主申报,在本楼栋、本楼院的范围内履行岗位职责。同时,每个挂牌党员家庭以居住楼院为中心,联系周边2名党员和10户居民,定期开展入户走访、宣传教育,引导他们在燃气安全、楼道卫生等方面支持社区工作,共同维护和谐有序的居住环境。近年来,全区共选出大连市文明楼院28个、大连市好楼长48人。

注重关怀激励。设立党员积分银行,发放“党员先锋存折”,设定积分规则,党员凭存折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和服务项目,使党员在得到物质奖励的同时感受到党组织的尊重和认可。采取自我认星、党员评星、群众议星的方式,对挂牌党员家庭进行百分评定,分数达到90分以上的为五星党员。近年来,共有112名五星党员受到区级以上奖励表彰,涌现出辽宁好人周爱丽、最美楼长丁菊英、金牌调解员李玉芳等一批先进典型,广大党员见贤思齐、争先创优的氛围日渐浓厚。

探索“红色物业”新模式

绘好社区治理“同心圆”

建设“幸福新社区”,深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是核心。甘井子区聚焦解决社区治理和物业服务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坚持分类施策,探索出有代表性的三类服务新模式并在全区推广,不断提升居民满意度。

实施“一案四议”工作法,破解物业小区公共空间收益执行难的问题。辛寨子街道书香门第社区在处置小区公共收益时,实行由业委会提议、物业服务公司建议、党员大会审议、业主大会决议的工作模式,有效维护了居民的切身利益。2019年以来,共使用公共收益530余万元,新增小区内盲点监控和电梯监控、出入口智能人脸识别系统、健身器材和孝慈长椅设备,升级改造儿童游乐设施,补植绿植等,极大改善了小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

打造“华彩家园”自管品牌,破解弃管楼院治理难题。中华路街道华国社区水彩巷有6栋居民楼多年弃管,居民反映强烈。在社区党委的指导下,成立了由水彩巷第一党支部书记担任主任的自治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华彩家园自治管理委员会章程》《华彩家园自治公约》,同步组建了民主协商议事会和居民监督委员会,实行“建—提—议—决—转—办—评”七步工作法,先后推动解决公共设施维修、停车管理混乱等各类问题400余件,赢得居民的信赖。

发挥集体所有制物业企业“兜底保障”功能,破解多元主体服务难题。红旗街道吉祥物业管理中心,所辖小区商品房、军产房、集资房混杂,有40万平方米的无物业小区,管理难度大。街道党工委和吉祥物业党总支共同牵头,成立了“街道党工委+物业企业+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社会公益组织”于一体的“红色物业党建联盟”,组建6支便民服务队,建立“五维协同”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共同会商解决居民诉求。企业累计垫付资金100余万元,兜底做好无物业小区基础扫保、垃圾清运、基础维修等工作。

建立“甘心调”机制

筑牢社区治理“防火墙”

建设“幸福新社区”,维护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基础。甘井子区建立“甘心调”矛盾风险调处运转体系,切实解决治理体系不健全、标准规范不完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

成立三级智慧调度中心。建设区、街、社区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发挥综合服务、联调联处的“指挥部”作用,形成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处置的有效闭环,打造上下贯通、纵向到底的末梢治理模式。在外来打工人员聚集的城郊区,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站和新市民服务中心,帮助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子女入学等现实问题,同步开展流动人口登记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今年以来,全区共排查矛盾纠纷2819件,化解2674件,化解率为94.86%。

健全联调联处机制。加强政法机关与检察院、法院和行政机关的信息融合,综合分析各项数据指标,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分类分级处置群众诉求,对民生服务事项,流转到相关职能部门;对属于社会治安方面的事项,由综治中心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打破部门之间壁垒,汇聚公检法司、民政人社教育、工会妇联等各类力量,充分发挥各自专业性、行业性、政策性优势,对重大疑难案件联调联处。今年,全区列入重点台账的12件信访积案,已全部结案销号。中华路街道政法委员王晶同志获评全国党委政法委系统“新时代政法楷模个人”荣誉称号。

广泛吸纳社会共治力量。引进专业社会组织,引领志愿服务提档升级,扎实推进“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国家级试点社区建设。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熟悉民情”的职业特点,通过积分激励等方式,将6000余名外卖骑手、快递小哥融入流动网格员队伍,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创新推出“甘七条”措施

拧紧社区治理“动力轴”

建设“幸福新社区”,做好人财物保障是根本。甘井子区制定《激励社区(村)工作七条举措》,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让基层有力量干事、有资金办事、有精力谋事。

建强干部队伍。通过高校直招、公开招聘等方式,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等专业人才到社区工作,两年新配备社区工作者600人。组建40个“名社区书记”工作室,采取“师带徒”的方式,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举办“香禾坊杯” 社区“全岗通”技能大比武,打造素质过硬、业务精通的“全科社工”。建立校地合作机制,联合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工业大学组建社会工作研究共同体,打造集“学、研、融、践、领”为一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新阵地。

加大财力投入。集成“惠社工”一揽子政策,将2000余名社区工作者午餐补贴标准从每月200元提高至300元,14个景区及文体活动场所向辖区社区工作者免费开放。投入770万元用于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提升社区服务精细化、便捷化程度,有效满足居民多层次、个性化民生需求。统筹省、市、区管党费和相关部门专项资金205万元,保障“幸福新社区”试点建设。

推进减负赋能。建立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规范社区组织的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通过排查整治,发现并整改问题165个。开展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制定工作,目前,全区13个街道平均梳理工作事项1105项,精简凝炼平均履职事项269项,有效减轻了基层负担。

《中国城市报》(2025年09月22日第22版)


责任编辑:越玥

治理理论社区功能党组织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