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藏文化的“活化石”,湘巴藏戏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2006年,南木林湘巴藏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过去,藏戏仅在藏历新年、望果节、雪顿节等传统节庆演出,如今已从“小众传承”走向“大众共享”,走进村村户户,也走进年轻人的生活中。这场藏戏是当地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而举办的非遗展演活动。目前,湘巴藏戏代表性传承人平均年龄降至35岁以下,有效解决了传承人老龄化问题。
2025-08-25 17:55:33“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中。”近期,中国演员赵丽颖佩戴“立体山水”头饰亮相杂志,其同款发饰风靡旅拍圈,福州软木画也再度走进大众视野。软木画又名木画、软木雕,是福建福州独有的民间工艺。如今,这项技艺却因传统工艺市场萎缩而面临传承困境,一度被称为“即将消失的福州记忆”。作为福州工艺美术“三宝”之一,软木画于2008年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5-08-19 21:24:29诊室中,单氏中医第五代传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单氏中医诊疗方法代表性传承人单晓春,正细致地为患者诊脉问诊。自清代咸丰年间单氏中医初创,至今已历经169年传承,百年脉络在他手中延续。他秉持“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宗”的理念,让这门古老医术在当代焕发新的生命力。生于中医世家,单晓春的童年始终与药香相伴。“传承不是把药方锁在抽屉里,而是让更多人受益。”
2025-08-18 19:13:13近日,黑龙江省级非遗项目北安木雕代表性传承人李宝峰带着《花开富贵》《连年有余》等上百件非遗作品走进在黑龙江省黑河市举办的中俄文化大集,既有了收入,又提升了北安木雕的美誉度。这是黑龙江省众多非遗项目积极探索“走出去”的一个缩影。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李庆江说,黑龙江始终鼓励和支持非遗走出“家门”,走向更为广阔的舞台展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2025-08-12 18:45:43“2025荔萌·青年艺术家培育计划”主题采风活动近日在广州荔湾举行,来自广州、香港等地的青年艺术家相继走访粤剧艺术博物馆、陈家祠、沙面等文化地标,沉浸式体验广彩、粤剧等非遗魅力,让当代艺术创作植根于深厚的岭南文化土壤。8月4日,采风团来到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大观园”的陈家祠。
2025-08-11 20:46:25眼下正值暑期,各地依托非遗场馆和资源,开展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体验、普及活动,让人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魅力。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发源自隋唐的西安鼓乐以它典雅、古朴的演奏吸引了孩子们前来观看。现在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代表着我们一代代中国人的气节和精神。截至目前共举办36场展演活动,累计5400多人参与其中。
2025-08-07 18:22:418月2日,地戏艺人在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苗岭屯堡古镇开展地戏展演。当日,地戏艺人在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苗岭屯堡古镇进行巡游展演,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游玩。安顺地戏又被称为“戏剧活化石”,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一种民间古老戏剧。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5-08-06 17:36:23手指在算珠间快速跳动,算珠不断发出碰撞声……2025“指尖上的智慧”青少年珠算文化非遗大会暨珠算非遗实践活动8月2日至3日在北京国家速滑馆举行。珠算,这一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古老技艺,有着逾1800年的悠久历史。2008年,珠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12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延边州珠算心算协会秘书长、珠心算世界冠军、本届大会总裁判长吴美玲展示珠算心算。
2025-08-05 14:21:30盛夏时节,黑龙江省级非遗项目华调吟诵代表性传承人于利走进鹤岗市大街小巷、社区广场传授华调吟诵技能。他准备在今年年底前成立4支华调吟诵小分队,走向乡镇村屯、田间地头进行惠民展示。2017年,华调吟诵进入鹤岗市实验小学,以华调吟诵八大调对古典诗词进行吟诵,使枯燥的文字在课堂上鲜活起来。从2017年至今,于利推动华调吟诵在鹤岗市13所小学、两所幼儿园、一所高校和部分社区开展传承展示活动。
2025-08-01 20:18:51《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