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把握发展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在数字中国战略引领下,陕西省正依托雄厚的科教资源和产业基础,通过政策引导、技术赋能、生态构建等多维路径,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与创新动能。
7月11日,陕西省2025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在西安启动。由陕西省委网信办、省国资委等联合主办,陕西交控集团承办的《智行西部·数通丝路—陕西交控集团智慧交通引领高质量发展争做西部示范》主题报告会同时举行。会后,奇安信科技集团副总裁张泰宁、中电信人工智能公司平台业务部首席架构师毕然分别围绕网络安全体系、智能体产业落地两大议题,解读陕西深化数字化转型的突破路径。
安全筑基:数智化转型的底线思维
在陕西省加快构建西部数字经济引领区的进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成为弥补发展短板的必要举措,更被视为决定数字经济战略成败的关键“胜负手”。
奇安信科技集团副总裁张泰宁。
张泰宁分析了当前陕西省深化数字化转型释放的三大关键信号,一是数字化转型逐步进入深水区,二是凸显全域协同与产业融合的推进方向,三是传递数字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紧迫性。
他强调,在AI、云计算等技术全面重构产业化生态的当下,网络安全已融入生产安全,成为业务安全、合规和可持续性保障的基础。在此情形下,网络安全工作模式必须从“可选配合”转变为“不可或缺的基础保障”模式,更要以体系化、常态化、实战化的理念加强顶层设计。
“构建数智化网络安全体系要把握四个关键维度。”张泰宁指出,“首先,以‘风险管控’为核心,建立安全价值链闭环机制,通过纵深防御+内生聚合,把安全‘长’在业务链里;其次,打造以数据为防护中心的纵深防御技术体系,强化人工智能应用在业务场景中的数据生命周期保护;再者,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强化安全管控能力,采用‘人类监管+AI执行’模式实现安全运营智能化升级;最后,强化数字化安全业务持续管理能力,以实战化运行推动安全能力持续迭代升级。”
产教融合:智能体规模化落地的陕西优势
产业转型与产教融合相辅相成,构成了陕西省这块西北数字经济“广阔试验田”的独特优势。
中电信人工智能公司平台业务部首席架构师毕然。
在毕然看来,陕西省围绕光伏、半导体等数字产业重点项目建设10条核心产业链,全省2046家企业实现企业信息化升级,为智能体办公场景的规模化规模化推广打下基础。同时,智能体在教育培训领域的应用,正加速培养掌握技术的数字人才,为陕西数字经济提供强大的产业后备军,有效赋能企业信息化转型和产业升级。
对于智能体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潜力,毕然直言“极具前景”。他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应优先推动通用企业办公数字化,普惠辐射大中小企业,如AI智能问答应用、AI智能办公应用、AI长文档写作智能体,显著提升管理效率和行政效率。结合陕西省作为“一带一路”核心交通枢纽的区位特点,全域感知智能体、交管知识问答智能体、安全巡检智能体等创新应用将发挥关键作用。
“此外,陕西重点布局的半导体、光伏等核心产业生态,可引入人工智能质检智能体,并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辅助生成供应链风险处理预案,优化排产计划,确保产业链健康高质运行。” 毕然补充道。
显然,数字化转型已从企业发展的“可选项”跃升至“必选项”,成为驱动产业升级、重塑竞争优势的核心引擎。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企业唯有主动拥抱数字化变革,以创新为引领、以转型为抓手,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构筑新优势、赢得主动权。